第二章 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根本任务,着眼打造特色文化强区,挖掘和整合地域民族历史特色文化优势资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投入支持力度,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着力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着力引导扩大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着力打造民族区域特色文化产品和品牌,着力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二、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文化创意为源头,以内容生产为核心,努力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坚持统筹协调。推动区域和城乡文化产业共同繁荣、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互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对接协调、遗产保护与资源利用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制度体系,推进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文化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以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为重点,力争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5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以上,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为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打下坚实基础,文化产业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升。
--文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多彩,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更加健全。
--文化市场主体实力不断壮大,培育一批国有龙头企业、民营骨干企业和致富带头人,“星级”文化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其中5星级企业达到20家以上,文化创业就业充分活跃。
--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特色街区、专业村镇蓬勃发展,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分别达到4家和20家以上。
--文化产品和品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形成辐射周边、影响全国、走向世界的梯次发展格局,文化消费有较大幅度增长。
四、战略定位
发挥黄河文化、回族文化、红色文化、西夏文化等地域民族历史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倾力打造“黄河文化汇宁夏、回族文化聚宁夏、西夏文化在宁夏、走向胜利来宁夏”四大文化品牌,大力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把我区建设成为:
--全国黄河文化产业高地。把握沿黄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挖掘黄河文化资源,依托黄河文化产业园、华夏河图、中华黄河坛等,高标准打造“黄河金岸”文化展示线,成为全国黄河文化产业发展高地。
--全国回族文化产业基地。以展示回族优秀文化为主体,以精品创作、品牌培育为重点,打造回族特色系列文化产品,培育中华回乡文化园、世界穆斯林城等文化产业基地,使宁夏成为全国回族文化展示基地和产品集散地。
--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世界文化交流合作窗口。发挥回族与伊斯兰文化纽带作用,利用中阿经贸论坛等平台优势,全方位拓展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世界文化交流合作和产品贸易,使宁夏成为中华回族文化向西“走出去”的桥头堡。
--全国最大的葡萄酒文化产业走廊。依托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原产地商标”和“地理标志”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内涵的酒庄、酒坊,打造集观光采摘、休闲度假、酒庄体验为一体的国内一流、享誉世界的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
--全国西夏文化研究展示基地。加强西夏学研究交流,强化对西夏历史遗迹和文物的保护,整合西夏文化元素,展现神秘西夏历史文化,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第三章 战略布局
按照把宁夏作为一个大城市进行规划建设的理念,结合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统筹文化产业发展和特色文化城市建设,按照培育点、连成线、扩展面的工作思路,构建“一城、两区、三带、四组团”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形成分工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格局。
一、“一城”--文化产业中心城市银川
以完善提升文化创意、影视创作、商务旅游、休闲餐饮、文化娱乐功能为主,突出“塞上湖城、西夏古都”文化品牌,把银川建设成为辐射陕甘蒙青毗邻地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功能区和文化服务中心城市。
增强历史文化名城底蕴。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全面加强银川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加大对大遗址、文物古迹、古民居等维修保护力度。进一步发掘城市文化资源,推进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利用,适当恢复历史古迹、“老字号”店铺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展现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建设特色文化城市。
彰显“塞上湖城”文化休闲功能。对市区及周边湖泊、湿地、水系资源进行综合性保护开发,构筑城市环湖生态圈,建造体现“塞上江南”特色的园林景观、生态公园。重点统筹规划、适度开发艾依河,突出城市特色文化休闲娱乐功能,合理布局建设河道两岸和环湖文化设施,开辟水上旅游路线,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等产业,扩大“塞上湖城”品牌效应。
加快文化产业聚集发展。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重点结合新华街商圈改造建设,整合提升西塔周边古玩字画交易市场,赋予步行街等街区更多文化休憩功能,发展民族民间工艺品、土特产品、回族餐饮、歌舞娱乐等规模经营场所。结合银川新区建设和西夏区工业转型升级、文化闲置土地开发利用,高起点规划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特色示范街区等,集中连片发展文化产业,加快特色文化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