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宁政发〔2012〕113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宁夏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1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12年7月26日
宁夏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做强做大,逐步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提升我区文化软实力,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现状分析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自治区党委、政府着力推动“小省区办大文化”,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全社会文化自觉意识普遍增强,文化产业投入不断加大,规模、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文化旅游、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广告印刷、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规模扩大,文化创意、节庆会展、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较快,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高。2010年全区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3.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2%,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特色文化逐步彰显。围绕黄河文化、回族文化、红色文化、西夏文化等地域民族历史特色文化,深入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培育特色优势文化产业,中华黄河坛等一批“黄河金岸”文化展示线重大项目相继实施,回族文化品牌不断涌现,红色旅游蓬勃发展,西夏王陵等文化遗产得到充分保护利用,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文化产品亮点纷呈。重大文化精品工程有效实施,相继推出舞剧《月上贺兰》和《花儿》、电影《同心》和《画皮》、原创动漫《薯仔历险记》、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版图书《回族民俗学》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的优秀文化作品。主题美术、“花儿”音乐等创作质量、数量大幅提高,民族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产品不断丰富,回族医药、服饰等民族文化品牌进一步凸显,成为宁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
文化企业培育壮大。以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为重点的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宁夏报业传媒集团公司、宁夏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宁夏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宁夏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国有骨干文化企业相继组建成立运行。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较快,中华回乡文化园、镇北堡西部影城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宁夏软件动漫园、六盘山文化城等文化企业聚集场所形成一定规模,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文化市场繁荣活跃。积极拓展文化传播渠道和消费市场,广电传输、出版发行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影院、剧场等文化消费场所巩固发展,电影和演出院线经营方兴未艾,歌舞娱乐、网络服务营业场所连锁经营步伐加快,特色文化街区和文化专业市场日益活跃。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等“六大节会”形成品牌,文化旅游影视产品展览展销和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文化交流与产品贸易,文化向西“走出去”迈出新步伐。
发展环境显著改善。与文化部等有关部委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央支持和央地、省区间文化互助合作不断加强。制定《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投融资、土地等优惠政策,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实行文化行政许可审批集中办理,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力度,文化产业发展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建立,为做强做大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机遇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强做大文化产业、推动我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机遇:从国际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呈现出集团化、规模化、跨国化和网络化发展的态势。随着各国联系的日益加深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西方国家加快意识形态输出渗透、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文化安全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为我们参与国际文化产业分工、推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加快“走出去”提供了重大机遇。从国内看,中央把文化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推进,为我区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从区内看,我区拥有黄河文化、回族文化、红色文化、西夏文化等特色独具的文化资源,近年来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为文化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加速向文化产业项目集聚,城乡居民持续增长的多元多样文化需求提供了较大的消费市场,文化科技创新催生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增添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自治区确立了建设沿黄经济区、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扩大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经贸文化交流等重大发展战略,为推动文化产业做强做大提供了广阔舞台和空间。
挑战:当前,文化产业领域创新创意层出不穷、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更趋激烈、融合发展日益广泛,宁夏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前所未有,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主要是:文化产业规模不大,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足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省区相比差距较大;文化产业投入较少,投融资渠道不宽,2010年全区城镇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8.43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速度仅为0.2%,远低于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速度;文化产业特色还不鲜明,区域民族历史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不深,粗放式经营,利用率不高,优势产业专而不精、特而不强,产业园区、基地同质化、低层次竞争问题突出;文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文化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任务艰巨,在产品设计研发、衍生产品生产、文化市场开拓等方面明显滞后,尚未形成内生增长的产业生态系统;文化企业实力不强,国有改制企业刚刚起步,民营企业普遍呈现“软、小、散、乱、弱”的状况;文化产品品牌缺失,市场竞争力不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群众文化消费能力较弱,消费习惯传统,支出比重偏低;文化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偏低,特别是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较少,文化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成为制约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下大力气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