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各园区要按照全市工业布局规划要求,结合各自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引导和推动优势产业、关联企业和相关要素聚集建设和发展。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和引进竞争优势突出、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促进专业分工,发展产品配套。鼓励符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配套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形成产业链完整、上下游衔接、规模效益显著、集聚优势明显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到2015年,全市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60%以上。
(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各园区要整合创新资源,推动形成产学研密切结合的创新战略联盟,加快突破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推进重大科技成果项目在园区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支持一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依托各自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积极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培育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自主品牌。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企业研发投入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到2015年,全市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加一倍。
(三)促进园区绿色发展。各园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环保。结合区域和产业发展规划,统一建设电力、燃气、供水等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共享。要引导园区内企业加快实施节能、节水、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技术改造,开展共性、关键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示范,提高工业"三废"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能力,鼓励开展产品再制造。引导重点企业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等节能环保专业化服务。促进企业提高本质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到2015年,全市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能耗、水耗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实现区域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各园区要加快健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智能化发展水平。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关键环节的集成应用和渗透,培育树立一批"两化"融合典型应用示范企业,发展一批面向工业行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一批"两化"融合的集成、咨询和服务中心。力争到2015年,全市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内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90%,关键工艺流程基本实现数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