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内容。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年度监测评估、中期监测评估和终期监测评估;科学设定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确定重点监测指标和评估指标,明确指标定义;建立重点监测统计制度,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妇女发展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动态反映规划目标进展情况;系统分析和评价规划目标达标状况,评判规划策略措施和规划实施工作的效率、效果、效益,预测妇女发展趋势;通过监测评估,准确掌握妇女发展状况,制定和调整促进妇女发展的政策措施,监督和推动政策措施的落实,推动规划目标的实现,为规划未来妇女发展奠定基础。
(二)职责分工。市妇儿工委建立监测评估机制,负责组织领导监测评估工作,审批监测评估方案,审核监测评估报告等,设立监测组和评估组。
监测组由市统计局负责,成员由承担规划目标任务的有关单位统计、业务和信息技术人员组成。监测组负责规划监测工作的指导和人员培训;研究制定监测方案;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和信息;撰写并提交年度监测统计报告;指导区(县级市)开展统计监测工作等。
评估组由市妇儿工委办公室负责,成员由承担规划目标任务的有关单位业务人员和专家组成。评估组负责规划评估工作的指导和人员培训;制定评估方案;组织开展评估工作;撰写并提交评估报告;指导区(县级市)开展评估工作等。
各区(县级市)都要建立相应的监测评估机制,认真开展本地区监测评估工作。
(三)措施保障。市、区(县级市)政府将监测评估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充分结合监测评估结果开展宣传,研究利用监测评估结果,加强规划实施。
(四)基础建设。规范和完善与男女平等、妇女发展有关的统计指标和分性别统计指标,将其纳入市和部门常规统计或统计调查。加强监测统计队伍建设,加快监测统计的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建立监测数据网上报送系统,建立和完善市、区(县级市)妇女发展监测数据库。
(五)工作要求。实行监测评估工作报告制度。各区(县级市)妇儿工委向市妇儿工委提交评估报告。市妇儿工委对各区(县级市)规划监测评估工作进行指导,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监测组要向妇儿工委提交年度监测报告,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完善规划实施达标情况预警督办制度,为促进规划目标如期达标发挥警示监督作用。规范数据信息的收集、发布和展示,加快数据信息的交流、反馈和利用,逐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评估组要向妇儿工委提交评估报告;有关部门按要求向统计部门报送年度监测数据,向妇儿工委提交本部门评估报告。
广州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的潜能,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儿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儿童发展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促进儿童发展,为造就现代公民和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是广州全面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构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迫切需要。
2001年,广州市政府颁布了《广州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确定了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儿童与法律保护、儿童与环境4个优先发展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十年来,广州市政府重视规划的实施与落实,将儿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有力推动我市儿童事业的全面发展,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儿童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00年的8.54‰、11.80‰下降到2010年的4.04‰、5.46‰;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从2000年的1.15%下降到2010年的0.63%;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20.40/10万下降到2010年的15.20/10万。儿童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改善。全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2000年的78.36%上升到2010年的172.53%,高中教育毛入学率从2000年的58.36%提高到2010年的110.81%。家庭教育创新发展。孤儿、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怀和社会救助,儿童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在儿童发展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还需要认识到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我市儿童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儿童优先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儿童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推动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公平享有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权利和均等享受公共服务的任务繁重;对困境儿童的救助迫切需要制度保障;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需加快推进;遏制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和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任务艰巨;学前教育公共投入不足,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社会文化环境中仍然存在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着力解决儿童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权利保护,是今后一个时期儿童工作的重大任务。
2011年至2020年是我市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建设幸福广州的关键时期,是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地位、跨入世界先进城市行列的攻坚阶段,这将为我市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前所未有的政策保障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为我市儿童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有关法律规定,以《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广东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指导,按照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市儿童发展的实际与需求,制定《广州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确定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儿童与法律保护、儿童与福利、儿童与社会环境等5个优先发展领域。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我市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率先转型系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核心目标,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切实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以优先保护、平等发展、扶贫济困、普惠福利为主线,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依法保护原则。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全过程,依法保障儿童合法权利,促进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2.儿童优先原则。在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制定和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考虑儿童的利益和儿童成长的需求。
3.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利益出发处理与儿童相关的一切事务,保障儿童利益最大化。
4.儿童平等发展原则。为所有儿童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确保儿童不因户籍、地域、性别、民族、信仰、受教育状况、身体状况和家庭财产状况受到任何歧视,保障所有儿童享有平等的权利与机会。
5.儿童参与原则。创造有利于儿童参与的社会环境,鼓励、支持儿童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特别是参与儿童发展规划和儿童自身事务,畅通儿童表达的渠道,重视吸收采纳儿童的意见。
二、总目标
建立健全覆盖全市城乡儿童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儿童享有平等的、高质量的公共教育;建立和完善适度普惠的儿童福利制度与体系,提升儿童福利水平;提高儿童工作社会化服务水平,创建儿童友好型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儿童法律保护体系,依法保障儿童合法权利。到2020年,我市儿童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儿童发展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三、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一)儿童与健康。
主要目标:
1.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下降,重症地中海贫血、重度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症等出生缺陷发生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2。
--到2020年,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8%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95%以上。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率,2015年达到60%,2020年达到80%。
--逐步降低艾滋病、乙肝、梅毒的母婴传播率。
--孕产妇艾滋病、梅毒检测率分别达到90%以上,感染艾滋病和梅毒的孕产妇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达到90%以上。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区(县级市)为单位降低到1‰以下。
2.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减少儿童伤害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2015年降至3.5‰以下,2020年降至3‰以下。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15年降至5.1‰以下,2020年降至4.8‰以下。
--降低早产儿、出生窒息和5岁以下儿童肺炎等主要病因的死亡率。
--降低流动人口中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6。
--降低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
3.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0-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2015年达到50%以上,2020年纯母乳喂养率进一步增加。
--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3。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降低到7%以下,低体重率降低到4%以下。
--中小学生恒牙龋齿患病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50%。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儿童视力不良及肥胖上升趋势得到遏制。
--预防和控制结核病、艾滋病、梅毒、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
4.儿童卫生保健水平大幅提高。
--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以街(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
--保障流动儿童获得与户籍儿童同等的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接种服务。
--加强0-6岁儿童健康档案管理,儿童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5%以上,健康档案使用率达到80%以上。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5%以上,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98%以上。
--提高流动儿童保健管理率、免疫规划接种率。
--中小学生每年进行1次免费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