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业集聚转型工程。围绕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加快推进一批产业集聚重点平台建设,加快实施一批产业转型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高效生态农业重点基地。
--搭建一批产业集聚平台。把湖州南太湖、金华新兴产业、义乌商贸服务业、衢州绿色产业和丽水生态产业等省级产业集聚区作为山区产业集聚发展的主平台,把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山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平台,把山海协作产业园作为扶持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发展的新载体,把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作为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成为山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特色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平台。
--实施一批产业转型项目。围绕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点实施三一重工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德清天马轴承制造、众泰整车及变速器等一批重大产业转型提升项目;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浙江医药昌海生物产业园区、衢州新能源产业基地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实施乐清总部经济园、湖州现代服务产业园、浙中软件信息产业园、丽水绿谷信息产业园、青田华侨总部经济园等一批服务业发展项目;全面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加快实施南浔德清废旧家具回收利用和木材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浙中再生塑料加工园区、龙泉食用菌无木化生产、遂昌竹资源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一批高效生态农业基地。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加大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和管理水平,扶持发展一批特色种养基地和新品种扩繁基地。到2017年,创建70个2万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综合区、14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35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
(四)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制度创新,统筹资源配置,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提升山区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实现达标中心幼儿园乡镇全覆盖,实现以县域为单位的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大力发展山区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山区高等教育水平。建立教师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对山区教师实行工资、职称政策倾斜,积极引入并留住优秀教师。继续实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制度,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爱心营养餐补助标准。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实施新一轮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完善教师下派帮带制度,鼓励名校帮扶弱校,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医疗设施与机构建设,完善“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每个县至少建成一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实现建制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服务全覆盖。加快山区卫生资源县、乡、村一体化配置,统筹医疗机构、床位、人员、设备等医疗资源,实现诊疗、健康档案等信息共享。积极培养并留住山区骨干医生,医疗卫生机构岗位设置向全科医生和优秀卫生人才倾斜,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加大就业培训投入,每个县城、中心镇建有就业培训机构,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百万农村创业创新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技能培训和进城就业技能提升培训,鼓励下山农民、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农村实用人才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稳定提高山区就业率,每个县城、中心镇建有就业服务公共平台,拓展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的就业功能。大力发展来料加工、农家乐、乡村旅游等产业,扩大山区农民就业门路。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山区全面医保制度,基本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不断提高保障标准。构建养老保障体系,扩大农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大对山区养老机构建设投入,推进一批养老项目建设,加大农村敬老院改造、扩建力度,利用山区环境优势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加快培育山区养老事业。
专栏四:养老保障重点项目
富阳、建德、湖州、长兴、永康、磐安、江山等一批社会福利中心项目;象山老年公寓、嵊州养老城、义乌怡乐新村、龙游社会养老中心、临海老年乐园、遂昌养老康复中心、景宁敬老院、云和湖养老养生中心等项目。
(五)生态屏障建设工程。依据主体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加强生态环境分区保护、分类管理,严格项目准入,加大生态修复与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保护生态屏障。
--优化提升四大生态功能片。按照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的空间环境准入和分类管理政策,浙中丘陵盆地生态片和浙东南沿海及近岸生态片,实行更为严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