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无线电资源管理、技术支撑、应用推广、行政管理、产业与研发、人才培养六大体系,科学规划利用频率资源,进一步规范无线电台(站)管理。
3.重点工程。
(1)“宽带成都”工程。大力推进“光网城市”建设,制定和完善配套措施,加快宽带网络的光纤化升级,新建住宅小区和楼宇按光纤入户建设,已建住宅小区和楼宇加快光纤入户改造,实现城区家庭、企业和政府用户光网全覆盖以及农村光纤进村,构建起以光纤为主的宽带网络体系。全面推进“无线城市”建设,以第三代移动通信和LTE为主、无线局域网为补充,形成全域覆盖网络环境,打造有线和无线融合发展、安全快捷的高速宽带网络。
(2)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推进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打造涵盖网络传输、信息处理、数据服务、系统安全的IT资源聚集区,增强信息汇聚与辐射能力,打造互联网产业集群,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发展。
(3)云计算工程。完善云计算技术体系,加强关键技术及核心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推动通信网络、计算资源、数据中心和存储灾备等传统信息服务向云计算模式转型。构建云计算应用体系,建设政务云、社会云、企业云和高性能计算云等基础平台,推进云计算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智能生活和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催生和促进云计算产业加快发展。
(4)政务平台提升工程。以国家电子政务传输网为基础,以政务应用和互联互通为重点,完善电子政务内网、外网建设,构建上下互联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优化配置网络资源,形成高速、稳定、可靠的政务网络平台,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监管平台,推广数字身份认证应用,完善网络及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和应急机制,保障基础网络及重要信息系统运行安全。扩展应急指挥调度无线通信网对重点区域、重点建筑的覆盖。整合全市呼叫中心资源,建立统一的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建设互联互通、技术先进、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无线电监测网络,进一步提升无线电监测能力。
(二)发展高端集聚的信息产业。
1.发展目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领域快速发展,高端环节取得突破,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能力不断提高,形成结构优化、优势突出、高端集聚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中国软件名城和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我市第一支柱产业。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0亿元,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0%;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200亿元,出口超过20亿美元;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达到5户,超50亿元企业达到10户,进入中国电子信息100强的成都本地企业达到3户以上;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5%以上,电子信息专利申请新增数量超过500个。
2.主要任务。以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外包、信息安全、嵌入式软件、航空航天电子、行业应用软件等为重点,优先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面向产业高端,力争在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安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面向智能终端、汽车电子、生物电子等领域,加强嵌入式软件的研发和应用。打造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推动信息服务业向规模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不断培育和发展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
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数字新媒体、机器人、电子商务、卫星通信等为重点,创新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着力突破传感器、智能信息处理等物联网瓶颈技术,大力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抢占产业发展先机。以云服务、基础软硬件设备和云终端产品制造为重点,打造云计算产业链,优化云计算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配套,形成产业集群。创新数字新媒体产品、经营模式和服务模式,打造数字新媒体交易市场,推动数字新媒体与互联网终端、移动终端融合发展。
以新型显示器件、计算机及智能终端制造、网络与通信设备、应用电子、电子元器件等为重点,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把握新一轮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机遇,着力提高产业转移承载能力,迅速做大做强新型显示器件和计算机及智能终端制造产业。积极发展高端片式元件、集成无源元件、微波元件等高端基础元件,推进高精度低功耗智能化新型元器件、电子材料的研发制造。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链本地配套,提升产业竞争力。
完善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载体建设。构建以成都中心城区及天府新区为核心区,辐射带动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双核、特色驱动”的战略性空间格局。以核心区布局重点产业,辐射带动各区(市)县在现有功能发展区内发展特色电子信息产业。完善产业载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园区和基地服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