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作重点
(一)大力发展城市社区体育。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向多类型发展,将我市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城市街道和居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为重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不断改善社区健身环境和条件。建立健全符合我市实际的社区体育管理模式,使社区体育管理工作和指导工作更加趋于完善。城市社区要实现“五个一”,即每个街道至少有一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一个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一个社区体育俱乐部、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一项特色体育健身项目。体育协会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热爱健身、崇尚健康成为时尚,推动城市社区体育与单位职工体育、学校体育共同发展。
(二)加速发展农村体育。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逐步加大对农村体育的投入力度,把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促进城乡公共体育资源均衡配置,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要建立以农民体育协会为纽带、乡镇为重点、村民委员会为基础的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包括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作用,利用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开展符合农民需求特点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且农民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开展“体育下乡活动”,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为农民体育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有效的服务,以确保农村社区体育活动能经常性地开展,从而提高农民的身心健康水平。
(三)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保证青少年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每周参加两次以上课外体育运动,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深入开展“河南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方式。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办好各级各类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加强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
(四)着力推动职工体育。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职工体育协会的作用,广泛开展各种各样符合职工身体状况、职业特点、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启发、吸引和带动更多的职工参与体育健身锻炼活动,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劳动者的身心状况;建立和完善职工体育协会,促进职工体育健康向前发展。坚持工间(前)操制度,开展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和体质测试活动,提高职工体育工作的科学水平。创新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和基层职工体育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完善社区体育与职工体育互补机制。积极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体育活动,为职工体育营造浓厚的健身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