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市政办发〔2012〕13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西安市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172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7月13日

  西安市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贯彻落实《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西安市关于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市政发〔2009〕28号)精神,充分发挥我市科教资源和产业优势,推动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引领和支撑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以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为平台,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合理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布局,促进产业聚集发展为工作重点,以整合科技资源,培育新兴产业为突破口,着力提升产业发展环境,提高开放合作水平,全市高技术产业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10年,西安市高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1365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4.6%;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6%,比2005年提高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362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6.1%,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1.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已达17.7亿美元;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利税45亿元。“十一五”以来,我市高技术产业布局由点到线,产业门类由少到多,产业集聚由散到合,产业链建设由短到长,高技术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十一五”以来,我市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创新人才、创新载体和创新环境建设,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全市现有各类科研机构365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测试中心等创新平台200多家。市级财政逐年加大了对企业和科研院所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2010年市级各类科研经费和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专项资金合计4.46亿元,是2005年经费的8.3倍。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由2005年的5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6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1%,有效地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2010年,西安市专利申请量达到19485件,在副省级城市中居第6位,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2.6%,占陕西省专利申请总量的85%,创历史新高。2011年,我市专利申请量达到2771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1万件,达到11689件,占全省的89.7%,在副省级城市中跃居第二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幅度排第一位。我市在航空、航天、通信、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光电子、软件及服务外包、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领域的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均有大幅提升,部分领域已达到了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
  3.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西安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继2004年获批国家第一个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以来,2006年西安高新区成为国家建设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之一,2007年西安获批国家第二个民用航天产业基地,2008年获批6个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2009年获批西安--杨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十一五”末成为西安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里程碑和新起点。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三年来获得了国家和陕西省的大力支持,航空、航天、生物、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多个产业领域共获得国家和省级重大专项资金支持合计5.5亿元。我市以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为平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整合资源,促进产业聚集,提升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了以“两区两基地”为核心的民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集群。
  4.产业结构日趋均衡。随着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快速成长,我市高技术产业结构日趋均衡,为下一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寻找新的产业突破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西安主要高技术产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含软件及服务外包)、生物、新材料、新能源和高技术服务业产值分别达到297亿元、448亿元、174亿元、160亿元、112亿元和174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所占比重最大,达到32%,航空航天产业列第二位占比22%,生物、新材料和高技术服务业所占比重都超过了10%,新能源产业也占到了一定份额(如下图所示)。
  图一 2010年西安高技术产业结构(略)
  5.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间,我市不断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和支撑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了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交流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中心和咨询业发展中心等中介机构,以及软件、生物医药、航空和民用航天四大产业支撑服务平台。同时,我市针对发展高技术产业的资金制约因素,抓住国家增加对西部地区投资力度的历史机遇,为我市众多企业和单位全力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政策支持。“十一五”期间,我市共获得国家和陕西省高技术产业专项资金支持7.5亿元,政府引导资金带动社会投资超过200亿元,为高技术产业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