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运输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改进程,积极发展技术先进、环保节能的运输装备,推进厢式运输、甩挂运输,引导运输经营者购买、使用节能车型。
积极推广清洁节能汽车。推进公交和出租车清洁能源改造工作,开展公交出租车辆节能技术攻关与普及应用。在公交、环卫、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开展以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为重点的规模示范应用。引导和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型、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扩大新能源汽车在私人用车中的比例。推进节能环保型船舶,启动清洁能源在船舶的应用。
4.积极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
以信息化带动传统批发零售业转型升级,促进电子商务、电子结算方式的发展,发展网上询价、交易、物流配送“一站式”电子商务,推动现金交易向信用交易模式转变。鼓励发展“连廊经济”,引导批发零售业向集约、集群、融合方向发展。实施“绿色饭店”创建工程,鼓励住宿餐饮企业向节电、节水、节气等方向发展。
建立重点商贸酒店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平台,逐步推行省重点商贸酒店能源利用状况网上季度报送制度。加强对商业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监管工作,制定用能定额、能耗限额等强制性标准,对超额用能企业执行阶梯能源价格或强制节能改造。鼓励商业企业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和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新机制。
提倡节约理念,使节能、节水、资源回收利用逐步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引导市民更多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鼓励按照国家标准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加快普及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高能效家电等节能产品。
5.有序开展公共机构节能
完善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加强能源审计工作,继续开展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效测评和标识制度,组织开展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效公示,推进既有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建成市、区和用户端三级能源监测平台。
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活动,争取30%的公共机构按建筑节能标准实施改造。推动公共机构建筑物及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推广建筑空调、照明、电梯等用能系统节电及其智能控制技术;推进热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采用,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建筑空调、照明和热水制备。
推进公共机构节水、节电。鼓励使用节水器具,开展中央空调冷却水塔、绿化灌溉设施、食堂用水设施等节水改造和建设;严格控制公共机构空调温度设置,推广使用节能灯具,淘汰高耗能的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
加强公务车管理。加快推进公务车改革,减少公务车使用,推行单车用油定额制度。淘汰环保不达标、油耗高的残旧车辆,购置新车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选用节能环保型车辆,鼓励带头采购低油耗汽车。
推广无纸化办公。建立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优化公文、信函等办公文书流转程序,逐步实现信息化流转。倡导无纸化会议、远程会议,最大限度减少打印、复印、传真等纸张使用。
6.努力抓好农村节能
大力推广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生产组织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建设连片农业生产大棚、温室,鼓励蔬菜、花果、畜禽、水产、园艺作物等规模化生产。加快节油、节电、节煤等农业机械设备发展,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生产农业机械。大力推广应用农机提灌、喷灌、微灌、渠道防渗等节水技术与节水设备,大力提高农业设施化水平。搞好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形成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加强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资源利用率。
推广省柴节煤灶、农村水电代燃项目、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畜禽舍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建设12座大型沼气工程,建设150个中小型沼气工程。
7.大力发展高效清洁能源
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鼓励支持太阳能光伏发电、沼气发电、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推动小水电、风电、生物质发电等绿色电力的发展,重点支持用户侧并网光伏发电、独立光伏发电、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等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发展沿海滩涂和近海风电技术,提高我市清洁能源比例。合理制定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优先支持可再生能源电力上网。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支持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机组建设,努力减少煤电比重。加快推广分布式能源站建设,在新城区规划建设中,加强区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建设。选择有条件的办公楼、宾馆、大型综合性写字楼、商业区或小区,推广冷、热电三联供,完善配套,充分开展余热利用、蓄能、能源综合利用,形成发电、制冷、供暖与生活热水一体的能源供给模式。推广使用天然气,加快打造北、中、南三大供气系统,天然气继续加快居民用户和工商用户的管道燃气置换工作,提高天然气覆盖率和辐射范围,大力发展大工商业管道气用户。
8.切实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围绕重点行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加强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及余压余热的回收利用。开展重点园区的循环经济工作,按产业链配套原则进行规划布局和建设改造,逐步建立资源能源梯级利用、综合规划的循环经济体系。重点推进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加强废弃物管理与利用水平。建立合理、规范的垃圾分类回收、运输、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积极推广应用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垃圾填埋气发电技术、废弃物成型燃料技术,逐步加大焚烧发电比例,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物质转化与资源转化;促进垃圾处理规模和水平的提高,加强对废弃物回收企业的规范管理。大力发展脱硫石膏、磷石膏、冶炼废渣、建筑垃圾、废旧家电及废旧物资等排放与堆存量大、污染严重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回收率达到20-3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注重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建立广泛的雨水收集和污水回用系统,加快推进污水集中处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多渠道开发利用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建立科学合理的供水结构,实行分质供水。建立水体循环利用体系,加强水生态修复与重建,加强地表水源涵养,建设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正确引导企业节约用水,对水耗较多的行业进行技术改造,鼓励企业使用节水设备和器具。加强企业用水调控,提高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继续推广秸秆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燃料等。建立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的综合利用模式,鼓励畜牧废弃物的资源利用和仔猪保温等沼气综合利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