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集约化为特色的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通信网络基本实现了宽带化、数字化和广覆盖。全市互联网宽带普及率73%,全市3G网络用户超过91万户,全市数字电视用户数占有线电视用户数比例为95%。我市基础通信管道集约化建设累计里程达到2962孔公里。信息通信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数字电视、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服务基本实现按需接入,生活信息化主要指标在全省领先。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成。市电子政务安全体系逐步完善,网络和信息安全协调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信息安全产业有所发展,涌现出一批从事企业、机关、公共机构信息安全保障的专业企业。
(二)存在问题及面临形势
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应用不够深入,农业农村、两化融合、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在装备制造领域,先进制造、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融合度不够;政府信息化条块分割,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仍然滞后;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城乡社区信息化亟需加强;信息产业规模偏小,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网络和信息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由于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严重,经济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困难,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十分巨大;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运行和社会管理面临提高发展质量的压力、创新社会管理的压力、巩固生态文明的压力以及提升能力素质的压力。经济社会各领域正面临着全新挑战,迫切需要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充分挖掘、实时整合、有效配置城市资源,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人民生活和谐幸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设想
(一)总体思路
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按照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以装备制造多产业发展智能化、经济社会各领域应用智慧化为主线,围绕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创新能力、优化运行模式、提高生活品质、保障城市安全等关键需求,初步建立政府规划、多方参与、示范引导、产用结合的建设模式,依托“四库四平台”,发展六大智能产业,实施八大应用工程,实现社会管理信息化、居民生活智慧化、装备制造智能化、智能技术产业化的“四化”目标。
(二)基本原则
1.政府规划
充分发挥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明确“智慧城市”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营造有利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2.多方参与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构建政府、企业、市民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推进体系,整合各类共享资源,增强智慧城市建设的协同力。
3.示范引导
积极按照统筹规划、示范先行、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方针,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通过试点示范,充分实践和验证“智慧城市”建设中技术的先进性、模式的可复制性和经验的可推广性,建立适合常州的建设模式。
4.产用结合
紧抓“智慧城市”建设机遇,大力推进我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智能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应用,以用促产,以产带用,产用结合,实现社会应用智慧化、产业升级智能化。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6年,覆盖城乡的泛在、智能的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建成,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城市运行智能顺畅,生态环境宜居,居民生活幸福,“智慧城市”基本建成,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明显增强,实现社会管理信息化、居民生活智慧化、装备制造智能化、智能技术产业化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