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提升应急物资装备保障能力。制定应急物资装备发展规划,确定各级各类应急物资装备布局、储备种类、方式和数量,形成应急物资装备保障和储备体系。借助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和管理模式,建立应急物资装备信息化管理制度,实现各类应急物资综合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各级经济动员、应急管理、发展改革、经贸、卫生、农业、药监等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制定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标准,确定应急物资生产企业目录,综合汇总各类应急物资信息,实现应急物资储备与生产的数字化管理。利用国防交通物资储备、企业储备、商业储备和人民防空现有基础设施,完善军民兼用、平战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实现实物储备、市场储备、生产和技术能力储备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综合调度系统,完善应急物资紧急生产、政府采购、征收征用、市场调控与调用机制。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完善应急物资投放网络,建立区域间应急物资余缺调剂和联运工作机制。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更新、轮换及损耗的补偿政策和救灾物资社会捐赠机制,提高社会应急救援物资紧急动员能力。利用现有物资储备设施和资源,优化和完善生活救助、抢险救灾、公共卫生防护等各类专业物资储备。建立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完善防汛、防寒物资储备。健全医药物资储备体系,储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卫生储备物资,并及时补充和更新。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物资储备库建设,分级储备应急物资。强化公安应急物资储备,重点加强反恐处突、抢险救援物资储备。结合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消防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建立健全生活必需品、电力和成品油等物资的应急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应急装备建设,改善和提升应急装备水平,为应急救援队伍配置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的应急处置专业器械和安全防护装备,实现配置现代化和配备合理化。优先加强风险隐患集中区域、灾害易发地区以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设备装备建设,重点加强航空、水上、地铁特种消防设备和应急抢险救援特种器材设施配备,提高应急队伍应对特殊情况和完成多样化应急救援能力。做好相关应急处置职能部门应急装备的配备工作;企业在积极利用现有装备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和应急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处置多发、易发突发事件所需器材的装备。建立科学合理的装备管理机制,做好日常管理维护工作,保证装备处于良好状态;建立全市大型专用应急救援设备统筹调用征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强化紧急运输保障能力。依托现有公路、铁路、民航等运输能力,建立畅通高效的紧急运输综合协调机制,增强紧急快速运输保障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建立紧急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掌握资源分布情况,统一调度运输力量,优化运输路径。加强重要交通干线及枢纽的日常监控、维护,补充完善工程抢修装备,提高紧急情况下的清障及修复能力。完善山区、农村、重点设施的道路网络,提高通达能力。建立应急队伍、物资运输紧急通行绿色通道制度和运行机制,建立交通战备保障与应急交通保障统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交通战备系统的优势和作用。完善紧急情况下社会运输工具征用、补偿机制,规范运输工具征用、补偿行为,与骨干运输企业签订紧急运输保障协议,建立长效应急工作机制。
提高通信保障能力。加强公用通信网络和公众通信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完善各部门专用应急通信系统,建立技术先进、较为完整的公众与专用、保密与非保密相结合的应急通信保障网络体系,确保应急通信畅通。扩大公用通信网络覆盖面,实现全市主要建筑、重要部门、关键交通设施公众通信信号的全覆盖,增强网络通信业务处理能力。增强公用通信网的优先接通处理能力和紧急呼叫功能优先处理权。采取分段投资、分期建设、逐步完善的方式,建设以公安、消防、安全监管、城管、交通等政府部门和航空、地铁、港口、客运、物流等行业管理应用为主,功能齐备、性能完善、覆盖全市的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完成数字集群专用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强化应急现场和重点地区应急通信保障,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固定和移动相结合的应急通信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