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善临床护理服务。
(1)深化护理模式改革。继续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探索优质护理的实践形式,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为手术患者提供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保障患者安全,体现人文关怀。
(2)全面履行护理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各类护士岗位职责、工作标准。责任护士合理分工,按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要求履行职责,根据患者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治疗、康复和健康指导等整体护理服务,关注患者身心健康,保证治疗护理的连续性,不依赖患者家属或护工护理患者。
(3)加强护理内涵建设。根据《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和护理技术规范,结合实际制定护理常规、技术规范和工作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责任护士能够正确实施病情观察评估、治疗处置并及时与医师沟通,配合医师共同完成诊疗计划。同时,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开展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和指导。
(4)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临床护理服务体现专科特色和专业化护理服务,按疾病种类、专科要求制定护理常规、指南,指导护士提高专科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专业化、高质量护理服务。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要按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的要求开展临床护理服务,充分体现中医护理特色优势。
(5)积极开展延伸服务。鼓励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将常规随访、专科随访和专病随访相结合,在医院层面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社区急危重症患者转入医院开辟“绿色通道”,将康复期住院患者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实现双向转诊,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2.加强护士科学管理。
(1)保证临床护士配备。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普通病房实际护床比不低于0.4:1,每名护士平均负责的患者不超过8个,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为2.5-3:1,新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为1.5-1.8:1。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根据门(急)诊量、治疗量、手术量等综合因素合理配置护士。
(2)合理调整护理人力。根据工作量、技术难度等因素合理调整护理人力,加床或者危重症患者较多时,及时增加护士数量;制定护士人力紧急调配预案,遇有突发事件和特殊情况时,保证护士的应急调配。护士排班兼顾临床需要和护士意愿,体现对患者的连续、全程、人性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