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五”时期水利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十二五”时期将是加快水利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把水利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未来10年国家对水利的年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石漠化治理、饮水安全、抗旱水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重点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等将是“十二五”时期国家投资的重点。我市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交汇过渡地带,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山区、丘陵、平原兼有,中小河流众多,有利于利用国家政策,争取国家投资。同时,随着《三峡工程后续工作总体规划》的实施,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将成为三峡库区和长江中下游影响区的建设重点,我市既是库区,又是影响区,可享受诸多优惠政策。
二、“十二五”时期全市水利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规划布局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促进人水和谐、维护水生态环境、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防洪保安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民服务能力、依法行政与依法治水管水能力、行业发展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科学治水和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与创新,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重点与一般的关系,统筹水利建设、管理、改革与发展,全面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基本原则
1、民生为主原则。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泵站更新改造、城区防洪等民生水利和水生态环境治理作为水利工作的优先领域,保障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2、人水和谐原则。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关系。既防止洪水对人类的危害,又规范人类活动,给洪水留有出路;既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又满足保护水生态的基本需求;既加强对重点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又注重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努力改善水环境,防治水污染。围绕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战略,统筹水利发展目标、速度、规模,实行水量水质共管、水体水域兼顾、防洪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促进全市城乡水利协调发展。
3、建管并重原则。进一步强化管理,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水利建设良性发展。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工程,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吸纳用水户参与管理,确保长久发挥效益。树立依法经营管理意识,健全完善相关配套规章,保障水利建设与管理可持续健康发展。
4、效益优先原则。在深入分析全市水利建设需要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水利建设工程和规模,坚持扩大能力与巩固提高相结合,重点解决好民生水利和水生态问题。优化配置建设资金、技术和措施,把资金、技术投入到效益好的水利工程,提高水利工程运行效益。
5、改革促发展原则。用现代的治水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管理制度,改造传统水利。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全面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水利科技支撑能力。继续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农村水利发展机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工程产权管理体制等各项水利改革,不断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各种障碍,推进水利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