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黄河滩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黄河堤防安全、中小河流治理、引黄补源、取水口改造升级等水利工程,切实提高防洪、排涝、调蓄、灌溉能力。综合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支持大型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拓宽改造三条濮清南引黄灌渠。加大省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步伐。全面开展低滩区水利工程建设,解决低滩区农田“望天收”问题,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有序推进滩区农民搬迁集聚。按照“转”、“聚”、“改”总体要求和村民自愿原则,结合产业布局、城镇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滩区农民外迁步伐。对符合国家搬迁条件的,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对近堤村、“落河村”贫困群众进行扶贫,集中搬迁至黄河大堤外侧规划建设的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其余村庄通过顺河势淤台建5000人以上的新型农村社区。从2013年起,每年搬迁滩区人口5-6万人,到2020年完成70%的滩区人口搬迁任务。
3.加强滩区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引黄河水淤临、淤背、淤台、淤坑塘沟岔等方式,整治黄河低滩区土地,为滩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集中连片高效农业开发创造有利条件。对搬迁后的滩区统一进行科学规划,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增加土地后备资源。
4.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污水和垃圾处理、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土壤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危险废物管理,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执行规划环评制度,严格产业准入标准。产业集聚区承接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落实环评和“三同时”(污染治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用)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要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促进农村环境改善。
(六)加强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统筹推进重大民生工程建设,通过教育扶贫、创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渠道,提供更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使人民群众共享建设成果。
1.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加强职业技术学院、职教园区、县级职教中心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增强职业技术人才培训能力。加大对阳光计划实施和家政培训的支持力度,省、市、县三级对村干部和有创业潜能的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创业能力,形成一支致富带头人群体。加强就业培训与指导、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对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指导和援助,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通过职业教育政策引导和品牌化劳务输出基地建设,促使滩区劳动力异地安置就业,逐步减少滩区人口,实现就业扶贫。积极支持、鼓励民间创业,发展个体、小微企业,为农民创业提供小额信贷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创业扶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