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长江经济带“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十二五”期间,在武汉城市圈成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湖北成为全国首批低碳省市试点的大背景下,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挑战。主要包括:以长江干流为主轴的综合交通走廊尚未形成,长江航道等级有待提高,水运优势未能充分显现;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外向型经济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对外开放水平不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较弱,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凸显,经济结构转型任重道远;城乡和区域发展仍不平衡,生产力布局不尽合理,空间利用效率不高;体制机制改革滞后,软环境不优的问题较为突出等。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加快新一轮沿江交通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核心,以促进沿江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构建湖北“两圈一带”协调发展总体格局为目标,坚持科学开发、协调开发,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水运、水利、水能、水景观等优势和在全省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大力发展以水资源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带动能力、综合承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并带动和促进全省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跨越发展、转型发展。在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进以调整结构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转型,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与转型发展的有机统一。

  --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各级政府要把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作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战略谋划、组织发动和统筹协调。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要素配置,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多元投资、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新型开放开发机制。

  --整体规划、分步开发。统筹考虑自然、经济、技术、社会等因素,整体规划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对带内主要港口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审批、分期建设。优先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崛起,同时积极推进武汉-黄石段、宜昌-荆州段两个基础较好、条件较成熟区段的开放开发,协调推进其他区段开放开发。

  --基础先行,产业支撑。加强长江航道治理和港口建设,加快沿江铁路、高等级公路和物流配套设施建设,构建适应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要求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重点在壮大支柱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缓解要素制约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集约开发、保护环境。引导生产要素集约利用、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科学利用岸线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走“两型”发展道路,形成符合湖北特色的沿江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统筹协调、重点突破。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建设上取得突破,以重点突破引导整体跟进,以局部率先发展带动全局加速跨越。

  --区域联动、开放合作。推动沿江地区、沿江与腹地联动开发,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资源整合,实现优势聚集,互利共赢。

  三、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综合优势,努力建设“三带一枢纽”,通过“促进荆州崛起、加快湖北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促进“两圈”互动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空间主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和全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典型示范区。

  到2015年,湖北长江经济带国内生产总值预期达到15300亿元左右,年增长12%左右,占全省的比重6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从“十一五”期末的8.6∶48.1∶43.3调整为6∶49∶45,工业和服务业实力在长江经济带地位逐步提升。20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

  --生态文明示范带。到2015年,主要生态环保指标达到国家和省要求,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主要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初步建成功能合理、系统完善的生态安全格局,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明显增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步入协调发展的轨道,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现代产业密集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基本构建起以水资源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以冶金、石化、汽车、船舶、装备制造等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发展以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以高产优质水稻、名优特淡水产品等为主的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业。初步建立起沿江区域间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新型城镇连绵带。协调推进“以港兴城”战略,着力提升沿江地区城镇化水平与城镇综合实力。加快发展大城市,重点提升荆州城市综合竞争力;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提升鄂州、黄冈及咸宁城市化水平,着力扩大洪湖、赤壁、石首等新节点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城市规模;大力发展沿江重点镇和中心镇。初步形成以宜昌、荆州为核心的西部城市群,以武汉为龙头,以黄石、鄂州、黄冈、咸宁为支点的东部城市群,通过开展“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全省和中部地区的辐射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促进长江上中下游省(市)、沿江城市的联合发展。

  --长江中游综合交通运输枢纽。长江干线航道的通航能力大幅提升,干支直达的水运网络不断完善。以武汉新港为龙头的长江中游现代港口体系基本形成,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加快建设沿江高等级公路、铁路,建成一批过江通道,初步构建起江汉平原腹地综合交通网络。完善沿江通道布局,南北贯通能力不断提高。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港口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建成中部地区功能最完善、辐射面最广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第三章 构建开发开放新优势

  一、基础设施建设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