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争取建成一家国家级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家市级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积极探索社区卫生财政区级统筹实施办法,逐步实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均衡化。完善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社区卫生考核和激励制度。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新建夏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华新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完成重固、赵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迁建工作。
根据全区各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床位的实际情况将部分床位转换为护理和康复等床位。
配合大型社区建设,按标准在人口达5-10万的居民区,设置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中心村设置1个中心村卫生室,人口规模较大或偏远地区的自然村可设置1个一般村卫生室;城区按3-5个居委会的地域或1万左右常住人口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3.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服务
在总结户籍责任制医生服务基础上,逐步推广家庭医生制服务覆盖到本区全部户籍人口,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抓手,进一步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的功能,积极开展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社区和二、三级医疗机构等资源,通过双向转诊、重点慢性病基本药物全额报销等措施为居民提供服务,逐步向“让医生走进家庭,让家庭拥有医生”的目标发展。
4.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
加强政府对新农合的扶持力度,提高筹资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将镇保人员纳入新农合门诊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农合保险制度,积极创造条件提高报销比例。开展大病减贫工作,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状况。不断完善合作医疗实时结算“医卡通”功能,在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合作医疗实时结算全覆盖。
5.贯彻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等机构按要求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基本药物实行网上集中公开采购,统一配送;促进基本药物优先和合理使用,逐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评估体系。
(四)强化继承创新,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1.组建区中医药发展办公室,统筹中医药事业发展
重点落实中医药发展各项任务,履行区域内中医药工作管理职能,完善配套政策,保障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完成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创建。
2.完善中医药医疗服务网络体系
完善中医药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或中西医结合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积极作用。
加强与市级中医资源与技术的合作机制,重点深化龙华医院和市中医医院的技术合作,加强中医针灸等重点学科建设。推进市中医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的中医技术合作,推进上海中医药服务推广中心的适宜中医技术下社区活动。
3.建立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
建立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管理网络,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中医药预防保健管理机构,鼓励区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设立中医“治未病”科室,推进中医药预防慢性病和中医“治未病”;在中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中医药特色预防保健网络;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广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依托大型主题活动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科医生团队服务,宣传中医“治未病”知识,提高居民中医健康意识。
4.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根据上海市中医药三年行动计划,争取三级中医院或三级中医院门诊部落户青浦,提升青浦中医药水平。
积极推进区中医院的建设,加大对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重点专科项目--中医医院针灸科、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农村医疗机构中特色专科--中医医院中医痔科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中医重点学科建设,建成针灸等若干中医特色专科;重点推进中医肿瘤科等的建设发展,建成若干中医特色专科。
(五)积极推进卫生科教事业发展,增强卫生软实力
1.促进卫生科教事业发展
完善学科管理模式,加大科技成果管理。在注重科研过程管理的同时,加强结果管理;每年从已完成验收的课题中遴选并申报市区各级医学科技成果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增强临床防治能力;利用三级医院及其他资源和技术力量加强纵向和横向的合作,提高科研水平。
2.推进学科建设
培养中山青浦分院骨科等2-3个列入市级重点学科或特色学科,重点培养10个区级重点学科,重点扶持10个特色学科,全面提升我区医学学科水平。
3.大力发展科研和新业务新技术项目
设立各级各类扶持资金以鼓励市级课题申报、青年人才开展科研工作和社区预防保健项目的研究;争取每年获3-5项市级课题、立项20-30项区级课题、5-10项青年课题、3-5项社区卫生健康预防保健项目。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医疗、预防、保健等领域,鼓励医疗机构开展新业务新技术项目,力争每年3-5项新业务新技术项目落户青浦。
4.全面开展专业培训,深化继续教育
进一步完善包括住院医师教育培养、继续教育、学历教育、进修、岗位培训等在内的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体系;争创一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一所全科技能社区培训基地;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为主线,建立岗前培训、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在内的终身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度,逐步完善考核标准和评估制度,形成医学教育质量评价监控体系。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1.卫生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策略
结构调整,全面提升;重点培育,紧缺引进;改革创新,科学管理。建立比较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主要是人才进出机制、人才培育机制、绩效管理机制和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人才柔性流动。
力争到2015年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3.64人左右,拥有执业医师1.26人左右,执业护士1.52人左右。临床医生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5%;护理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达80%,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25%;医技和药剂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达70%。社区全科医师数量不低于社区临床医师总数的90%;卫生医疗机构主要管理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80%。
2.重点加强领域
继续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营造有利于学科带头人和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外部环境,建立相应的内部运行机制,加快形成学科带头人队伍和品牌科室。
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技能培训,发挥卫生人才服务中心作用,促使二级医院的医技力量合理有序地向社区流动。加强全科医师的引进和培养,引导社区的临床医师向全科发展,加速形成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