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完善引黄设施和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尽可能多地利用国家分配给我省的引黄水量和南水北调水量,增加供水能力,实现优质供水全覆盖。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步伐,投资14亿元,建设输水管线130公里,修建提水泵站7座、蓄水池2座,利用调蓄水库5座,新建水厂5座、扩建水厂6座,确保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时,郑州同期饮用南水北调优质水源。
(二)加快水利薄弱环节建设
1.农田水利工程。各县(市、区)要成立政府领导为主要负责人,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农田水利建设领导机构,整合各类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争取国家投资,落实优惠政策,搞好建设规划。水利部门要发挥好行业管理作用,牵头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制订区域统一建设标准。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从典型示范转向全面推广,以节水增效为目标对现有灌溉面积进行技术改造,到2015年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05.6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以上。加大机井灌区建设力度,按照《郑州市农田灌溉机井升级改造规划》,市财政每年投入资金5000万元,全面实施农田灌溉机井升级改造任务。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其中,市财政每年继续投入资金800万元,建设小型水源工程5000个。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对农田灌溉、农村经济作物等供电设施进行改造,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电力保障。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新机制。开拓新的投资渠道,增加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全面落实节水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和节水灌溉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十二五”期间,全市投入资金3.87亿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以上。
2.加大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的工作力度。研究出台《郑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大引黄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郑州市引黄调蓄工程规划》,新修一批调蓄工程,加大非灌溉季节引水量,提高引黄灌溉保证率。用足用好国家分配引黄水量,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改造引水口门和引水泵站,提升引水能力;落实资金投入,加大引渠清淤及开挖力度,疏浚引黄干、支渠,增加灌区引水能力,恢复渠道输水能力,保障用水需要。尽快开展前期工作,加快工程建设,并围绕调蓄工程建设带动区域景观和产业的提升和集聚。“十二五”期间,要加快龙湖调蓄池建设,开工建设固城北(东风渠上游)、龙子湖(郑东新区)、杨湖(杨桥灌区)、文通湖(中牟产业园区)、绿博园湖群(中牟)、柳湖(三刘寨灌区)、中央湖(中牟县城北)等引黄调蓄工程,新增库容6030万立方米,补充灌溉面积98万亩。各级发展改革、财政、水利、国土、环保、河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制定加大引黄灌溉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大力支持对该项工程的建设。使引水量达到分配我市黄河干、支流6.6亿立方米的指标。
3.山洪灾害预警预报和防治。山洪灾害易发地区要注重预警预报和防治工作,到2013年,建成覆盖全市山洪灾害易发区的雨量水位监测站网、功能完备的县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及无线语音预警系统。山洪灾害易发区的县(市、区)要编制和完善县、乡(镇)、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建立县、乡(镇)、村、组、户五级群策群防的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体系。对基层责任人、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术培训,利用多种方式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汛前组织开展避灾演练等,做到预报预警及时,转移避险有效。注重山洪灾害易发区的防治工程建设,加大山洪沟、泥石流沟和滑坡治理等防治工程的建设力度,必要时组织居民搬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