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优化产业布局,严格控制主要农产品基地等敏感地区周边工业企业的设立和发展,着力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同步推进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源头控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积极推进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统筹生活、生态和生产用地空间,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构建宜居的城乡环境。在全面强化耕地土壤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在市区重点开展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其他地区侧重开展农业土壤污染的预防和监控。各地要综合考虑土地用途、污染程度等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确保取得实效。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市形成较为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土壤污染防治法制体系基本健全,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基本覆盖全市,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重大土壤环境安全隐患基本消除。构筑人地和谐、环境优良的土地利用格局,构建资源节约、永续利用、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使全市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在全省乃至全国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一)国土资源保护利用。
1.全市耕地保有量22.17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8.67万公顷。
2.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3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控制在国土面积的5%以内,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95%以上,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基本形成。
3.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率达到95%以上。全面实施重要交通干线及山区公路沿线边坡的生态修复,省级以上交通道路生态修复率达到95%以上,重点预防区边坡生态修复率达到97%以上。
(二)土壤环境污染防控。
1.富阳、桐庐省级重点防控区汞、镉、铬、铅、类金属砷五类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9年减少20%;其他区域五类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9年减少5%。
2.炼钢、再生有色金属生产、生活垃圾焚烧、危险废物处置和利用等重点行业单位产量(处理量)二噁英排放强度比2008年减少10%。
3.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达到100%;市本级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5%以上,县(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重点工业企业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县级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不低于95%,农村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