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围绕建设群众身边场地、健全群众身边组织、开展群众身边活动的“三边”工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市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群体活动丰富多彩。全市已建立市属单项体育协会21个,县市区体育总会12个,各级体育协会健身辅导站265个,体育健身队伍1400多支,城区体育健身队伍平均达到每个街办18支以上,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645人,体育联络员200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口占全市总人口38%。我市先后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工程303个(其中国家级40个,省级148个,市级73个,县区级42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32(其中国家级227个,省级120个,市级58个,县区级27个),体育活动室129个(其中市级68个、县级61个)。2009年我市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竞技体育取得显著进步。“十一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训练出人才、比赛出成绩”的目标,扎实抓好各类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三级训练网络,全面提高训练水平和竞赛成绩,竞技体育运动成绩和人才培养取得新的突破。一是参加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奖牌总数第三名,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保四争三,争光进位”任务。二是在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上,我市11名运动员代表湖北参加了羽毛球、举重、田径、拳击、武术、射击等6项比赛,取得“二银三铜”的好成绩,成为历届全运会我市入选湖北队运动员最多,参赛成绩最好的一次。三是在北京奥运会上,宜昌籍运动员魏轶力勇夺羽毛球女双铜牌,实现了宜昌奥运奖牌零的突破;宜昌籍运动员赵芸蕾在国际大赛中屡获佳绩,在2008年日本羽毛球超级赛、中国羽毛球大师赛获女双冠军,在澳门羽毛球大师赛上获混双冠军,有望入选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四是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市共有各类少儿体校13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0个,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所,涉及举重、射击、羽毛球、游泳、田径、篮球等14个运动项目,向省级以上运动队输送体育后备人才50人。我市多次成功承办了国际、全国、全省体育赛事,特别是2009年,我市举办的世界青年拉丁舞锦标赛,赛事规模和比赛水平都创下了我国承办国际体育舞蹈赛事的新纪录。

  --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我市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体育中心二期工程完成场地平整、居民搬迁、体育馆维修改造等工作。各县市区都建有全民健身中心,为广大市民健身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达到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圆满完成了省体育局下达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据统计,全市拥有体育健身场馆近4000个,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7.5个,城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01平方米。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