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青岛软件科技城规划产业载体建筑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可承载从业人员7.8万人,可实现500亿元产业收入;到2016年,规划产业载体建筑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可承载从业人员12万人,可实现800亿元产业收入;到2020年,规划产业载体建筑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以上,完善招商引资环境,可承载从业人员32万人,可实现2500亿元产业收入。
青岛软件科技城开发建设总投资约1171亿元(含青岛高新区已投入的开发费用13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开发投资约132亿元(含青岛高新区已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30亿元),产业载体建设投资约1039亿元(含已投入的载体建设费用100亿元)。青岛软件科技城土地一级开发纳入青岛高新区整体开发规划中,由政府主导;产业载体建设主要通过市场化融资解决,吸引社会各方面投资开发建设,以企业投资为主。青岛软件科技城的运营管理以政府为主导,采用“官助民办”等多种模式。
图八:软件科技城产业空间布局(略)
6.3东谷、西园:突出特色、融合发展
积极推进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与青岛本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在蓝色硅谷和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建设3个特色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园,实现错位发展,将青岛在制造业、物流业等领域的优势,延伸至软件与服务外包领域,打造全国独具特色的专业园区。在发展上述特色专业园区的基础上,引导老城区相关园区、企业逐步向青岛软件科技城迁移、集聚,提升规模和水平。
6.3.1东谷:蓝色硅谷崂山金融后台服务与通信软件研发产业园、蓝色硅谷鳌山海洋产业研发与服务产业园
6.3.1.1蓝色硅谷崂山金融后台服务与通信软件研发产业园。位于崂山区株洲路、松岭路、枣山路合围区域,占地面积1200亩,均为产业发展用地。
园区重点发展以数据维护、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处理、结算、联络中心为主的金融后台服务,以嵌入式软件为主的通信软件研发。
到2015年,园区产业载体建筑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可承载从业人员2.9万人,可实现软件及服务外包收入200亿元;到2016年,园区产业载体建筑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可承载从业人员4.2万人,可实现收入300亿元;到2020年,园区产业载体建筑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可承载从业人员6.3万人,可实现收入500亿元。
6.3.1.2蓝色硅谷鳌山海洋产业研发与服务产业园。位于鳌山卫镇东南部,东至廉家庄村至南泊村的现状道路,西至鳌山卫西环一路,南至工业四路与盘龙庄村进村路,北至工业一路及延伸线,占地面积约4500亩,产业发展用地约3000亩。
园区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及海洋装备研发,海洋领域软件研发,以数据存储、维护、挖掘、处理为主的海洋产业及海洋管理后台服务等。
到2015年,园区产业载体建筑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可承载从业人员2.3万人,可实现软件及服务外包收入150亿元;到2016年,园区产业载体建筑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可承载从业人员3万人,可实现收入200亿元;到2020年,园区产业载体建筑面积达到180万平方米,可承载从业人员6.4万人,可实现收入500亿元。
6.3.2西园:西海岸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位于西海岸小珠山以东、黄岛区康居路以北、江山南路以西、黄河中路以南区域内,占地面积约17平方公里,除海尔大道、康居路、富春江路之间约170亩属于胶南市外,其他用地均位于黄岛区。该园区产业发展用地约5940亩。
园区重点集聚与西海岸新区制造业、物流业等相关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港口智慧化软件和物流行业软件研发,家电电子、机械、汽车、造船、化工等行业的工业软件研发,嵌入式软件与芯片,以数据录入与处理、数据挖掘与分析、采购与结算中心等为主的制造业、交通、医疗等行业的后台运营和数据处理服务,云制造与离岸云服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产业研发和应用示范,电信联络中心,人才培训。
结合该园区开发建设,在邻近的中德生态园建设基于德语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专业园区,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德国软件及外包企业、德语软件及外包人才入驻,力争2-3年内实现突破,逐步做大规模,形成企业及人才集聚和带动效应。
到2015年,园区产业载体建筑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可承载从业人员5.4万人,可实现软件及服务外包收入350亿元;到2016年,园区产业载体建筑面积达到250万平方米,可承载从业人员7.5万人,可实现收入500亿元;到2020年,园区产业载体建筑面积达到350万平方米,可承载从业人员10.7万人,可实现收入800亿元。
表三:各园区产业发展重点(略)
表四:各园区收入目标(略)
表五:各园区累计可用载体面积(略)
表六:各园区从业人员(万人)(略)
第七章 重点工作
7.1聚焦园区建设,打造产业载体
实施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千万平米工程”,整合提升现有载体资源,加快建设新的产业载体,完善园区配套服务设施,打造高品质产业园区。力争2016年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可用载体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
高标准建设青岛软件科技城。高标准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的综合园区及特色园区,加快建设功能强大的公共服务平台及科技孵化器,力争到2016年,软件科技城建成载体面积500万平米。高标准建设配套服务设施,铺设覆盖全园区的高速网络,实现双回路供电、光纤到户,保证企业可以“拎包入住”。超前规划地铁、快速公交等交通设施。加快规划建设国际学校、国际社区、国际医院,助力引进国际高级人才。
创新软件及服务外包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坚持“官助民办”等国内外先进的园区开发经营模式,引进全国甚至全球领先园区开发商,充分利用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发、建设、运营青岛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力争将青岛软件科技城及规划重点园区打造成人才集聚、企业集中、特色鲜明、激发创新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重要载体,形成青岛对外招商引资的统一品牌。
7.2聚焦企业培育,扶持产业龙头
重点抓好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成长培育工作,特别是符合工信部重点支持的收入前百家软件企业、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一级企业、信用评价A级企业、上市软件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电子发展基金项目并取得优秀成果的企业、最佳被收购企业等7类软件企业,以及商务部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推动企业尽快成长,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改变目前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整体规模偏小,龙头企业缺乏的局面。
遴选重点企业加以扶持。从青岛现有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中,遴选一些发展势头较好、已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如海信网络科技、海尔软件、东软载波、软控股份、鼎信通讯、太阳软件、优创数据、朗讯科技、一凌网、普加网等,加强培育扶持,着力培育3-5家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上市,发挥领军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
支持本地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支持本地软件及服务外包中小企业发展,落实《青岛市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市经信委关于2012年推进企业融资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现行政策,鼓励软件及服务外包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并支持企业进行CMMI等国际认证,增强企业的接包能力,加大对商业模式新、创新能力强、客户资源丰富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鼓励本地企业对外发包。在积极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同时,充分依托青岛本地发达的制造业、港口物流业、海洋产业,着力挖掘在岸服务外包业务,鼓励本地制造企业向外发包。
7.3聚焦招商引资,扩大产业规模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专业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招商团队,创新招商模式。策划软件及服务外包“千万平米工程”招商和推介方案,纳入市重大招商活动和推介计划,并策划包装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面向国内外大型企业和投资机构实施园区招商、定向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加大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力度,持续打造“蓝色青岛,服务全球”的品牌。
实施产业链招商。着眼于引进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链高端的大项目,实施产业链招商。围绕产业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盯住目标企业,找准突破口,锁定重大项目;以关键环节的突破完善产业链条,以大项目引进带动产业集聚,实现产业招商的链条化、集约化、集群化。
实施板块招商。依托软件科技城和重点板块、重点园区,策划一批招商大项目,进行整体推介,招大引强,沿链引进、集群承接,培育壮大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集约集聚的产业园区,推动项目、产品、技术和服务加快向园区集聚,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实施大企业招商。针对产业链招商和板块及园区招商,加强与世界500强研发机构、全球外包100强、全球软件企业50强,中国软件企业50强、中国外包十大领军企业和100强成长企业,以及大基金公司的对接,深入分析市场变化、产业转移趋势和龙头企业动态,掌握目标企业对市场、资源、人力、交通等要素需求,主动出击,实施高层推动和专业化促进,突出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形成龙头企业突破带动效应。
表七:青岛市重点产业招商名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