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存在的问题
青岛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虽然有许多优势,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产业规模偏小、发展基础偏弱、总体差距偏大的状况。
在产业规模上,2011年青岛397亿的软件业务收入仅占全国的2.1%,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在第9位。青岛3.2亿美元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仅占全国的1.3%,与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比,排在第18位。
在企业数量上,青岛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数量偏少,领先城市的软件企业数量在1000家左右,服务外包企业在600家左右。在企业规模上,除海尔、海信外,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只有8家,多数都是本地企业,而南京落户的全国软件百强企业达21家,全国服务外包前20强企业达7家。成都超过1亿元收入的企业有120家,服务外包20强有2家。
在产业结构上,以嵌入式软件为主,软件产品、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规模偏小。2011年软件产品收入23亿元,仅占全部软件业务收入的6%,远低于15个副省级城市35%的平均值。同信息技术外包相比,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规模偏小,业务流程外包业务以中低端为主。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青岛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缺乏清晰的战略定位和有效的产业集聚,适用人才缺口较大,品牌推广和招商力度不足,扶持政策力度不强等。
缺乏清晰的战略定位。青岛市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还没能形成清晰的战略定位,总体定位过于宽泛,各园区缺乏差异化,导致集而不群、缺乏特色,不利于产业整体品牌推广与招商工作。
缺乏有效的产业集聚。缺乏核心园区和产业布局整体规划。青岛当前可用载体面积约150万平米,但分布在6个城区、10个大小不一的园区中,现有园区内企业收入占青岛总体的比例不足40%,未能形成核心园区及产业集聚效应。
缺乏充足的适用人才。中高端人才缺乏。现有产业高端人才不足4%,比领先城市低2-3个百分点;企业迫切需要的中高端人才缺口每年约8000人。高校培训机构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对接,教育课程和培训体制尚无法满足软件及服务外包的人力资源需求。薪酬待遇不高导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本地毕业生只有不足20%进入青岛软件及相关行业。
缺乏有效的整合营销。缺乏对外宣传的统一品牌定位,缺乏围绕品牌定位的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深层次包装宣传及统一的招商政策,未能形成市一级有规律、有影响力的大型招商活动。
缺乏有力的扶持政策。同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享受的国家普惠政策和自己制定的更加优惠的差异化政策比,青岛的政策适用范围偏窄、力度偏小、标准偏高,政策宣传普及不足,受惠企业少,政策效果不理想。
第二章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发展机遇
蓝色经济发展机遇。我国蓝色经济正蓬勃发展。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GDP超过3.8万亿元,占GDP近10%,2020年计划达到20%。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半岛将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聚集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承担着领军者的角色,为青岛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的特色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国际市场开拓机遇。目前,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外包需求仅释放10%,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孕育。预计到2020年,全球软件及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1.8万亿美元,年均增速约5%,其中,离岸部分将超过4000亿美元,年均增速约16%。离岸外包正在向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快速转移。2011年,中国承接的离岸软件及服务外包业务占全球外包总量的12.7%。庞大的国际市场容量为青岛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足够的舞台。
产业转型发展机遇。软件和信息服务向网络化、平台化和服务化发展,基于互联网的软件开发模式、开发技术、部署技术加速成型,新技术和新需求给新平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对已有的主流平台形成冲击。以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将引领整体产业转型方向,重塑产业格局。
产业融合发展机遇。以软件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重大装备、汽车、钢铁、石化、电力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作用日益明显。软件和信息服务在教育、医疗卫生、政府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应用不断深化。两化融合、三网融合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将从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激发市场对各类软件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信息产业自身新一轮的技术、产品、网络和业务融合的趋势,也为软件及服务外包创新发展拓展了空间。
发展环境优化机遇。在《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的基础上,新出台的《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国发〔2011〕4号)成为产业发展新的助推器。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高端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国家商务部、山东省、青岛市陆续出台的鼓励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也为青岛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2.2面临挑战
国际环境的挑战。在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不仅美国、西欧、印度、日本等传统软件和信息服务大国加强布局,越来越多的新兴国家也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重点产业扶持。在离岸服务外包领域,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日等发包国复苏乏力,离岸外包业务增长缓慢,接包竞争国家也日益增多。除了印度、爱尔兰、墨西哥等主要接包国,近80个新兴国家正在迅速崛起,参与软件及服务外包业务国际竞争。
国内环境的挑战。在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各省市纷纷将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作为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扩大就业的主要途径,在目标市场、招商引资等方面与青岛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在移动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北京、上海、深圳、无锡等地起步较早,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在服务外包领域,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竞争加剧,已基本形成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及中西部四大集聚区,并逐步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领先优势。青岛目前不是示范城市,不能直接享受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在竞争中不占优势。
山东省内的挑战。青岛面临省内城市,特别是济南的挑战。济南2011年的软件业务收入已达800亿元,是青岛的2.3倍,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达到4.8亿美元,是青岛的1.5倍。济南既是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也是中国软件名城,在目标市场、招商引资等领域和青岛形成最直接的竞争。如何实现与济南的差异化发展是青岛面临的最大挑战。
青岛自身的挑战。从自身看,青岛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仍然存在着产业规模偏小、发展基础偏弱、总体差距偏大的状况。战略定位不清、产业集聚不够、适用人才不足、整合营销不力、扶持政策不强等给青岛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1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世界眼光谋划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以国际标准推进各园区产业开发,以本土优势彰显青岛特色,通过挖掘内需、外需两个市场,引导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向国际、蓝色、新兴、高端方向加快发展;通过加快园区建设,带动产业集聚,做大做强企业规模;通过大力自主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实现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跨越发展,将青岛建设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国软件名城、全球软件及服务外包新旗舰。
3.2基本原则
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布局全市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调动和发挥各区市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的积极性,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向高端发展,避免区市间无序竞争,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尊重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鼓励企业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
创新引领与转型升级相结合。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总目标,创新产业发展的技术、模式、路径,以创新带动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促进青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离岸拓展与在岸挖掘相结合。积极吸引国际知名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落户青岛,面向全球市场承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深度挖掘在岸软件及服务外包业务,鼓励本地大企业和政府积极发包,为本地服务外包企业开拓更广阔的接包市场。
软件引领与硬件提升相结合。突出发展嵌入式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加快推进软件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与融合,促进青岛信息产品制造业及传统产业的产品升级与技术创新。立足软件通过硬件体现价值,硬件通过软件提升品质,促进硬件、软件和信息服务协调发展。
新兴培育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加快培育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结合青岛特色,突出发展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橡胶研发、海洋装备研发、海洋生物医药、港口物流、数字内容与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