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与十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100多家科技型企业与全国1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0余个。二是科技信息服务、科技孵化、科技投融资、科技咨询评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初具规模,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达到6家,孵化基地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孵化科技企业200家,10家科技型企业与湖北省高投公司、华工创投、武汉创投等机构建立了投资意向合作关系,银科企合作进一步深入。三是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鼓励科技创新的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进一步健全。鼓励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得到落实。
“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加快建设“创新型十堰”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社会进步对先进适用技术的巨大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非常突出,科技对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和人民生活改善的贡献份额亟需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是科技创新资源不足,科技发展基础薄弱。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刚刚起步,高新区的发展后劲亟待增强。四是科技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科技管理机制、投入机制还有待改善,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面临的形势
当前,世界科技与经济格局正面临着深刻调整。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孕育新的产业革命,全球气候问题导致低碳经济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将深刻影响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我国制定了《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未来五年,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进自主创新发展的任务更为艰巨。未来五年也是十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谋求新的区域竞争力,都对科技支撑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引领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
1、“十二五”是扶贫开发的关键期,科技创新要成为新一轮科技扶贫开发的主要支撑。国家颁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把十堰纳入秦巴山区连片扶贫攻坚规划,省委、省政府把十堰确定为全省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必须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全力打造国际商用车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绿色生态农产品供给基地,使十堰地区成为秦巴山区连片科技扶贫开发的核心示范区。
2、“十二五”是工业化中期阶段的进程期,科技创新要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根本动力。“十二五”时期,我市将整体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全市工业化建设将进一步朝内涵式发展深入迈进。必须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制造业信息化以及服务业的现代化,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整体提升工业竞争力,切实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十二五”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期,科技创新要成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当前,十堰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经济增长方式依然较为粗放。“十二五”期间,迫切需要进一步通过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突破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提升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重大战略转折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