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3.外经合作规模扩大,金华经济走出去的层次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市企业“走出去”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对外投资的积极性明显增强。“走出去”的规模迅速扩大。“十一五”时期,全市境外投资累计中方投资额2.22亿美元,比“十五”增加13.9倍,年均增长72%,大大超出“十一五”增长15%的目标。单个项目平均中方投资额达到123万美元。2005年全市仅实现外经营业额2252万美元,境外投资186万美元,外经合作仅仅处于初级阶段。2010年全市即实现境外投资10747.72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9793.87万美元;外经营业额达到2.035亿美元,其中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92亿美元,全市外经合作实现了阶段性跨越,已日益成为开放型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0年底,金华已在全球58个国家(地区)投资设立境外企业(机构)299家。“走出去”的方式不断创新。企业境外投资形式更加多样,构建境外营销网络初见成效,生产性项目大幅增加,资源开发项目逐渐增多。“十一五”时期,金华对外承包工程得益于保函专项基金的设立取得快速发展,五年累计实现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6.68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6.15倍,年均增长43.5%,占全省比重从2005年的1.27%增加到2010年的6.99%,提高了5.72个百分点。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已经成为金华对外经济合作的生力军。

  4.服务外包快速起步,金华经济发展的内涵不断丰富。

  “十一五”期间作为外经贸工作新领域的国际服务外包得到了健康起步,2010年全市实现离岸外包执行额5445.38万美元。服务外包产业快速起步。目前,全市在商务系统中注册登记的服务外包企业已达101家,从业人员超一万人。涌现出媒迪雅、天华、和洛、名家、信息港和联翔等一批离岸外包承接量较大的企业。成功引进在全球IT教育与培训机构中排名第二的印度NIIT进驻金华。“十一五”末,市政府与省商务厅签署的全省首个关于“共创全省服务外包重点产业集聚区”和加快推进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中明确提出要创建“全省服务外包重点产业集聚区”。服务外包行业载体壮大。金华高新园区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浙中信息产业园和金东信息软件创业园先后被评为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浙江师范大学软件研发中心、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外包培训中心、金华联翔服务外包培训有限公司和金华市天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四家单位先后获得省商务厅的批准,成为省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

  5.开发区整合提升,金华经济集聚的平台不断拓展。

  为整合资源、拓展空间,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金华积极开展了省级开发区的整合提升工作。整合提升成效显著。至“十一五”末,金华、义乌、兰溪、东阳、永康、浦江和武义开发区7家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的整合提升方案先后获得批复,共整合各类园区31个,发展空间由整合前的50.2平方公里拓展到授权管理的755.47平方公里,产业规划布局由传统优势产业向现代产业体系调整升级,体现了大视野、大气魄、大手笔、大格局。载体建设不断推进。紧紧围绕省、市两级政府提出的建设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新目标,积极参与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和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两个发展新平台的规划建设,积极投身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金华经济开发区已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浙江中西部地区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基本经验。

  1.始终注重政策引导,突出企业为本。“十一五”期间,本市相关部门在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对于开放型经济运行的基础作用的同时,充分运用财政、金融、税收、保险等政策手段,引导外向型企业调整和发展。一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宣传并深入实施国家、商务部、省政府、省商务厅等各级政府、部门最新政策,另一方面根据全市开放型经济形势和发展特点,不断优化地方政策体系,如在市区实施出口信用保险“全风险覆盖”政策,设立服务外包专项资金、对外承包工程保函专项基金、出口创新项目资金等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始终注重制度创新,突出先进理念。“十一五”期间,本市涉外部门通过沟通合作,不断推进制度创新,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和引进兄弟地市一些成功的先进经验,较快的提高了外经贸工作的便利化程度,如设立金华市对外贸易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构建外贸预警体系和监测体系;设立“开发区处”,强化对开发区的指导管理;建立招商选资综合考评机制,提高引资水平和质量;实施局机关干部“三联系”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工作效能等。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