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关于印发《河北省“十二五”小城镇发展规划》的通知
(冀建村〔2012〕435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
近年来,我省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良好发展条件。“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通过提高小城镇规划水平,加大对各地小城镇建设的金融支持创造条件,根据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共同编制了《河北省“十二五”小城镇发展规划》。该规划借鉴国内外小城镇建设经验,对我省沿海、环首都、冀中南的小城镇发展战略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了小城镇发展的总体战略、工作重点以及主要措施,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省小城镇发展与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省政府已同意将此规划列入省政府专项规划序列,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12年7月30日
河北省“十二五”小城镇发展规划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二〇一二年六月)
前言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表明了党中央始终把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小城镇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对多年实践探索的充分肯定和总结升华。在城乡统筹发展的统领下,推进小城镇健康快速发展将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河北省共辖968个镇,其中128个为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
[1]。镇区总人口1530万人,建成区总面积为1397平方公里,占全省城镇建成区总面积的55%。小城镇在河北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关系河北省长远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河北省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重要基石。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是未来几十年的重要任务。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小城镇是联系城市和广大农村的桥梁和纽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体系,推进城镇化的基层支点。近年来,小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为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十二五”时期,是河北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科学研究河北省小城镇发展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实现河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优化河北省“两群一带”的空间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本规划以河北省所有小城镇为对象,采用文献调查、统计分析、对比研究等方法对128个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和840个镇的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进行深入剖析,结合国内外建设经验和河北省沿海、环首都、冀中南三大地区的发展实际,制定小城镇总体发展战略和城镇化、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策略及相应的实施保障措施,为河北省小城镇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推进城乡互动格局的形成。
第二章 小城镇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北省小城镇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具备了实现加快发展的良好条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 三大地区小城镇分布特点
一、沿海地区
该地区包含唐山、秦皇岛和沧州三市,共258个小城镇,集中分布于唐山市和沿海一带。唐山市拥有地区总数的48.4%小城镇,也是河北省空间分布密度最大的市,秦皇岛和沧州市的小城镇空间分布相对较为松散。
二、环首都地区
该地区包含保定、廊坊、张家口和承德四市,共349个小城镇,主要沿交通干线呈不均衡分布,东南部和西北部的平原地区分布密集,山地区域受区位条件限制分布较少,尤其是张家口市和承德市的小城镇空间分布密度很小。
三、冀中南地区
该地区包含石家庄、邢台、邯郸和衡水四市,共361个小城镇,主要分布在京广、石德、石太线的交通干道沿线和大城市的周边区域,尤其是京广线两侧小城镇十分密集。
第二节 优、劣势分析
一、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在小城镇发展中,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规划成为基础设施等空间要素合理布局的重要依据和统筹协调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的关键手段。2010年底,所有的县城(市)和560个镇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占总数的71.1%,30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全部编制完成保护规划。全省城乡规划覆盖面不断扩大,引导和调控作用加强。
二、小城镇发展速度快,特色小城镇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