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水:符合GB 5749规定
2、原材料处理技术
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均是腐生菌,采用农林下脚料为主原料配制成培养基进行栽培。以木屑为栽培主原料的,进行原料安全性检测,若农药残留超标,采用浸水、发酵等方法处理达到合格后使用;以粪草为栽培主原料的,受污染的机会较多,如农药残留、重金属镉等,在栽培前对各种原料中相关成分进行必要的测试,选用处理后合格的原料为栽培基质。
3、培养料中不允许使用的化学药剂
(1)高毒农药
不得在培养基质中加入三九一一、苏化203、一六○五、甲基一六○五、一○五九、杀螟威、久效磷、磷胺、甲胺磷、异丙磷、三硫磷、氧化乐果、磷化锌、磷化铝、氰化物、呋喃丹、氟乙酰胺、砒霜、杀虫脒、西力生、赛力散、溃疡净、氯化苦、五氯酚钠、二氯溴丙烷、四○一等高毒农药。
(2)混合型基质添加剂
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清的混合型基质添加剂。
(3)植物生长调节剂
4、原辅材料的存放
原辅材料保存过程中要通风,储藏环境要干燥。
5、布局与环境
原料仓库与拌料、制包、灭菌、冷却、接种区要保持一定距离。接种室和培养室与栽培场地要隔离。拌料结束后,要做好清除所有余料并清扫拌料机至不留料屑等清洁工作。
6、培养基灭菌
斜面培养基采用高压灭菌。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采用常压灭菌,配置后要在4小时内进锅灭菌。灭菌完毕后,必须自然降压,不可强制降压。草腐类食用菌采用堆制发酵技术,建议有条件的地方木腐菌也采用发酵料栽培。
7、接菌
接种必须在接种室和接种箱等无菌环境中进行无菌操作,采用30瓦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杀菌。
四、菌丝体培养
菌袋在培养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室内“三温”的变化,即室温、堆温、料温。菌袋培养开始时,“三温”是一致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丝体生物量的增加、堆温、料温逐渐开始高于室温,三者之间可分别相差0-4℃。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前期室温高些,达到25-26℃,后期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室温下降,最后室温降到16-18℃即可,保证菌丝生长的温度在22-24℃的最适条件下。
五、出菇(耳)管理
根据不同食用菌品种的栽培特点,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控制好通风、温度、湿度及光照,减少杂菌及病、虫害的发生。
主要病虫发生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病虫害种类
| 温度(℃)
| 病虫害种类
| 温度(℃)
|
5-15
| 15-25
| 25-35
| 5-15
| 15-25
| 25-35
|
粘菌
| 无或轻
| 中
| 重
| 菇蚊
| 中
| 重
| 中
|
木霉
| 无或轻
| 中
| 重
| 菇蝇
| 无
| 重
| 重
|
细菌
| 无或轻
| 重
| 重
| 螨虫
| 无或轻
| 重
| 重
|
疣孢霉
| 轻
| 重
| 轻
| 夜蛾
| 无
| 轻
| 重
|
胡桃肉状菌
| 无
| 轻
| 重
| 谷蛾
| 无
| 轻
| 重
|
碳角菌
| 无
| 中
| 重
| 跳虫
| 无
| 中
| 重
|
主要品种与重要病虫害的关系
主要病虫害
| 各主栽品种的受害程度
|
黑木耳
| 平菇
| 香菇
| 金针菇
| 鸡腿菇
| 真姬菇
| 杏鲍菇
| 蘑菇
| 姬松茸
|
木霉
| 重
| 中
| 中
| 中
| 中
| 中
| 中
| 中
| 中
|
疣孢霉
| 无
| 中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重
| 无
|
细菌
| 中
| 中
| 轻
| 中
| 中
| 轻
| 重
| 中
| 中
|
菇蚊
| 中
| 重
| 轻
| 中
| 重
| 轻
| 中
| 重
| 重
|
菇蝇
| 轻
| 重
| 轻
| 无
| 轻
| 无
| 无
| 中
| 中
|
螨虫
| 中
| 无
| 轻
| 重
| 轻
| 无
| 无
| 重
| 重
|
跳虫
| 中
| 轻
| 轻
| 无
| 中
| 无
| 中
| 重
| 重
|
线虫
| 中
| 轻
| 中
| 无
| 重
| 无
| 无
| 重
| 中
|
粘菌
| 轻
| 中
| 中
| 无
| 无
| 无
| 无
| 无
| 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