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为684.56万千瓦,占全国水能理论蕴藏量的0.98%;100千瓦及以上的技术可开发量为632.96万千瓦;500千瓦及以上的技术可开发的电站,总装机容量有577.98万千瓦,只占全国的0.99%;5万千瓦及以上水电技术可开发量为274.2万千瓦。目前,我省水能资源以中小型电站居多,已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占技术可开发量的三分之二,尚未开发的多属中低水头,淹没面积大,调节性能弱,开发难度大,工程造价高,经济效益差,近期水电开发和发电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发展空间不大。目前,江西风电技术可开发量仅31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资源有限。
(二)能源安全问题逐步凸显。
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国际、国内发展经验表明,这既是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也是资源和环境压力迅速上升时期。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已从2005年的17.9∶47.3∶34.8调整为12.8∶54.2∶33.0,经济总量中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5.9%上升到2010年的45.4%。2010年工业消费能源4757.89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4.87%。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量大幅度增长,能源需求日益旺盛,能源消费增速一直高于能源生产量的增速。能源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
近年来,我省能源自给率逐年下降。1985年我省能源自给率达90.8%,2010年则下降到34.7%。“十一五”期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促使能源消费量快速增长,也加快了能源自给率的下降速度。为满足能源需求,每年都需要从外省调入大量的能源,目前我省油气产品对外依存度为100%,省外调入电煤的比例高达65%以上。
(三)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1985年,江西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煤炭、原油、水电分别占80.6%、10.3%和9%;到2000年这一比例分别变为70.5%、17.3%、12.2%,但“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结构向偏重型发展,能源消费迅速增长,煤炭占比下降明显滞缓。到2010年,江西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煤炭、原油、水电比例分别为68.0%、13.7%和4.8%,此外还有1.0%的天然气消费。煤炭消费的比重偏大对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造成我省的酸雨不仅频率高、强度大,而且受污染的面积广。随着国民经济的加快发展,煤炭消费量的不断攀升,环境污染治理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三、“十二五”时期及未来能源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省跨入万亿元俱乐部的重要时期、基本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时期和由欠发达地区进入相对发达地区的重要时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与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调整历史契机的相逢对接,将为我省发挥生态优势,推动经济社会结构战略性转型,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省能源发展面临如下形势:
(一)省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江西经济总量(GDP)将跨越万亿元台阶并向两万亿元迈进;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000美元以上,年均增长10.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达到2600-3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五年累计超过8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超过6200亿元;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达到27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0%,达到83.5亿美元。
当前,随着江西经济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转化,发展动能加速释放,经济总量蓄势突破,产业层次持续提升,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社会建设日益完善,经济总量快速扩张。预计“十二五”时期能源消费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从经济总量上看,预期我省GDP年均增长将达到11%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压力较大;从产业结构上看,随着“十二五”时期我省工业化加速推进,工业用能将有一定提高;从保障民生上看,我省人均生活能源消费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客观上要求能源供应有较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