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提高城市运行应急能力。强化应急执行能力,制定重点地区和关键环节的应急预案,强化演练培训,提高应急保障队伍素质,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协同性。建立健全城市防灾减灾、防恐反恐体系,加强水、电、气、通信等城市生命线的运行监测、危机预警和应急响应。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建立数据完备的信息库等手段,加大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大型交通枢纽等安全管理力度,抓好各项安全管控措施的落实。
(五)综合节能
1.交通节能
(1)对外交通
调整优化集疏运结构,增加民航空域。降低公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的比例,大力发展内河水运集装箱集疏运系统,优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集疏运体系的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CO2排放和能源消耗。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铁路集装箱运输比例。增加民航空域,调整航线航路。在现有的航线航路上,继续探索最佳飞行路径的可行性,通过缩短航路距离,减少绕飞降低航油消耗。
加强运输组织管理,提高运输效率。充分应用智能交通信息、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以信息化带动集约化,加快形成覆盖面较宽,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网络体系,满足仓储、配送、运输及客户管理等需要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运输工具的智能化调度。积极推动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发展,如甩挂运输,提升车辆载运率,降低作业量单耗。
更新淘汰老旧运输工具,加强运输工具的节能技改。加速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设备,引导运输工具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大型专业船舶,推进内河船舶标准化发展,加快发展适合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的重型车辆,以及短途集散的小型低耗车辆。针对节能减排工作需要,积极开展节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研究,从技术角度降低能耗。
(2)城市交通
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能和效率。大力推进实施公交优先特别是轨道交通和公共汽电车等的大容量公共交通运输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各项措施,提高轨道和公交的运能效率,促进大容量公共交通方式节能。制定出租汽车候客站点设置标准,在对外交通枢纽、公共活动和文化娱乐中心、宾馆、饭店、商办楼、商业中心、游览场所、医院、居住区和交通枢纽等客流集散点,设置出租汽车候客站点,减少空驶里程,降低运营能耗。通过“在站候客、加强电调”,提高运能效率。
推动各类节能车型发展。推动混合动力车、纯电动汽车等节能车型的发展,提高公共交通节能环保水平。适度发展安全可靠、技术成熟的燃料电动汽车、代用燃料汽车,加快规划建设相配套的充换电等基础设施。
以示范工程为抓手,推进节能重点项目。大力推进运输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加快“车载远程监控”、“车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运输领域的研发应用。加快发展公路甩挂运输,大力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方式,提升客、货运组织管理水平。继续推进RTG“油改电”和港口码头岸基供电,加强船舶经济航速航行管理,在不影响船期的前提下,推行经济航速。推广机场桥载电源的应用。
2.建筑节能
新建建筑实施高标准节能设计。对新建建筑继续严格按国家或地方标准设计建造,积极稳步推进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实施高标准节能设计工作。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既有建筑改造。加强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监管。进一步完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管体制,健全监管制度,完善节能管理组织体系。推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制定激励政策,大力推行住宅产业化,探索实施设计、施工、装修一体化,切实提高住宅全装修比例。在公共建筑的建设和改造中,推广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等立体绿化建设。加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力度。鼓励开展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示范推广,重点推广实施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技术体系。推广绿色、低碳建筑。推进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扩大绿色建筑示范模范,开展低碳节能技术示范,加快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开发推广。
3.能源管理
在积极推进城市燃气行业建设的同时,重视天然气能源的管理。积极鼓励支持专业的能源服务。推动能源合同管理、鼓励创建能源专业服务公司,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积极推动燃气电厂的发展,改善上海电网电源结构,缓解上海环境保护压力。进一步推广分布式供能系统。有序实施燃煤燃油锅炉替代任务。不断推广燃气器具节能技术,进一步提升燃气器具的节能技术水平,推广冷凝式热水器的应用,加强对器具氮氧化物排放的研究,加快推广全市公共厨房设备节能改造,提高一级效能普及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