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智天地为核心,形成以云海创投基金为先导,云计算产业孵化园、加速器园、总部基地、云计算人才实训基地分步实施的“1+4”发展格局,使之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云计算应用中心。支持云计算关键技术创新,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开展云计算共性技术、云操作系统、虚拟化、云存储、云管理、云安全等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推动云计算通用标准的制定。支持市场化的云计算服务,鼓励传统电信运营商和其他第三方数据中心向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推出面向不同需求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研究运用自主创新的云计算技术整合信息资源,探索云计算在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示范运用,鼓励企业对现有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进行云计算升级改造。
4、智能电网产业
以新江湾城上海市智能电网示范应用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推动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在重点领域产业化方面实现突破。加快推动电力光纤到户、智能用电小区和楼宇、智能变电站与智能配电网、具有电网储能和多元化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智能发电以及与智能交通相结合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建设。
5、物联网产业
以建设上海市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为契机,强化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和空间布局。重点发展物联网传感器、网络、智能终端、海量信息处理、信息安全、多维信息可视化等核心关键技术,实现社区管理智能化;建立大尺度物联网视频信息综合采集系统,实现全方位智能监控,初步建成大型城市智能防灾系统;开展一批示范应用工程。
6、节能环保产业
以自主创新为基础,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技术实力雄厚、配套服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成为上海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集聚地。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支持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太阳能产业及相关服务业、高技术研发;污染治理和环境服务领域,聚焦水处理、水资源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废气治理;建筑节能领域,支持区内企业参与杨浦生态城区和低碳城区建设、推广建设节能环保示范建筑;节电技术领域,聚焦新兴绿色照明、智能电网及超导输变电缆、超导电缆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照明终端应用。
(三)提升转型都市型工业
坚持“梳理、调整、改造、提升”,强化规划先导和政策扶持,分类引导区域内传统工业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产业链建设,都市型工业实现年均增长10%左右。
以技术改造、提升品牌为重点,推进烟草业品牌化发展。依托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支持实施“中华”品牌“百万千亿”工程,协同推进“中华专线”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中华专线”一期100万标箱产能项目竣工投产,加快启动二期60万标箱产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国际性烟草行业的技术、运营和会展中心。
以自主研制、高端突破为重点,推动发展数控机床及刀具、新型柴油机及新能源发动机、特高压电缆和核电及风电电缆、医疗器械、智能仪表及控制系统、光学仪器等先进设备制造业,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要产品研制和产业化的新突破,积极支持高端产品的研发设计和推广。
以打造平台、延伸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家用纺织、时尚服装服饰和新型产业用纺织材料研发试制等现代纺织业。依托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行业优势及上海国际家用纺织产业园、十七棉国际时尚产业园等载体,引进、培育和提升3-5个国内外知名纺织服装品牌,加大现有纺织服装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强纺织服装与时尚创意的充分融合,提高产品附加值。
以提高质量、提升品牌为重点,扩大“正广和”、“梅林”等民族品牌和名牌产品的影响力,提升食品行业关键生产工艺、专用装备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和食品生产的检测、控制数字化水平,增强企业质量安全与清洁生产控制能力。
以延伸链条、重塑品牌为重点,聚焦发展高档钟表机芯,同时培育发展多功能的高档新型成表,建成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档钟表机芯及成表研发、制造及服务基地。
(四)提升发展商旅文体服务业
以五角场市级商业中心、控江路区级商业中心为重点,不断提升商贸服务业能级,着力完善商务楼宇及产业功能区商业配套,积极培育电子购物、电子支付等电子商务新兴业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以重大活动举办为契机,促进“商旅文体”结合,商旅文体服务业实现年均增长10%左右。
1、商贸服务业
加快完善由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特色商业街区构成的基础性服务业布局体系,加强市场流通功能塑造和贸易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发展零售业,积极培育和扩大各类热点消费市场,拓展网上消费、信用消费、循环消费等新兴消费模式,扩大节庆消费,加强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发展批发业,推动传统交易市场形态向现代专业贸易中心转型,加强专业化、多元化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完善生活服务业,提高餐饮业品牌化、规范化、便捷化水平,推进美容美发、沐浴等便民型服务业发展。鼓励发展新兴商业业态,以互联网、信息化为基础,大力发展无店铺销售、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电话购物、邮购、个人配送业务等电子商务。
2、旅游业
依托杨浦“三个百年”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景点和线路,培育区域旅游节庆品牌,提升旅游业发展能级。打造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商业旅游购物圈,新江湾城生态文化旅游区,沪东滨江水上旅游带等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逐步形成具有杨浦特色的“一圈、一区、一带、六线”的旅游格局。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创新培育“都市狂欢节”等旅游节庆品牌。加快杨浦旅游集散中心、杨浦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推进高星级旅游饭店建设,鼓励区内酒店发展品牌连锁或与区外大型酒店集团联盟,组建或引进1-2个有国际国内品牌的旅游集团。积极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旅游金融和旅游保险,逐步健全旅游信息网络和假日旅游预报制度。
3、文化创意产业
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演艺娱乐、出版印刷、节庆会展等产业,拓展形成文化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在新媒体、动漫设计、网络游戏等行业,集聚一批以原创内容为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丰富多层次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推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升“管乐艺术节”、“百姓艺苑”等文化品牌效应,大力推进杨浦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建设。依托复旦大学等高校出版社,引进国际出版机构和各类出版策划工作室,发展以版权制作、发行、贸易等为主要内容的出版印刷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