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繁荣,城市文化竞争力显著增强。文艺精品力作明显增加,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文化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各类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保护完好率95%以上。城市魅力不断彰显,城市文化形象进一步提升,全市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指标居长江中上游沿线同类城市前列。
2、文化产业形成规模。建成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生产、服务、销售网络体系,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规模壮大,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0%以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大支撑。
3、文化市场主体活跃。重点行业和项目对文化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咨询、演艺娱乐、文化会展、体育赛事、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市场中介组织活跃,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年产值过5亿元的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4、文化区域特色明显。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三峡山水生态文化、水电工程文化、历史名人文化、巴楚地域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军事要塞文化,有一批群众喜爱、市场认同的精品力作,形成品牌效应,在全省、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在全世界具有一定知名度。
5、文化创新能力提升。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有一批较高素质的文化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文化原创能力进一步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广泛运用,文化企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显著提高。
6、文化设施布局合理。建设和实施一批重大文化服务工程,基本形成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主导,以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服务设施、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为核心,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
7、文化发展环境改善。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区域分割、行政分割的市场壁垒逐步被打破。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新的运行机制显现活力,文化创新不断推进,走出一条具有宜昌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制定下发《宜昌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意见》,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在广大干部群众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广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大力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理论思想素质,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进一步落实《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将思想道德建设延伸到非公有制组织、新社会组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覆盖面,增强实效性。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和工作机制,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成效。
2、发展创新社会科学。紧密围绕宜昌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加强对策性研究,推出一批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力争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影响。积极推进课题招标制,注重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提高科研质量和实际应用价值。强化社科理论普及和政策咨询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社会科学的研究体系、转化体系和反馈体系,使社会科学总体研究能力达到长江中上游沿线同等城市领先水平。积极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优化整合全市社科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党校、社科联、党政研究咨询部门以及社会研究团体等研究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理论研究人员和学科带头人。
3、加强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创文明城市、建水电名城、做文明市民”活动,坚持建设、管理与教育并举。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工守则、学生守则,普及礼仪知识,倡导文明行为,自觉纠正和克服不文明习惯,使城乡环境面貌有较大改观、社会服务水平有显著改善、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拓展文明单位创建覆盖率,不断提升窗口单位服务水平。城区以社区为重点,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创建和谐社区等活动,不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村镇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户、文明小城镇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移风易俗、转变观念、提高素质。营造浓厚的文明创建工作氛围,城区内主要公共场所有关宣传创建活动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公益性广告应占广告总数的20%以上。加强宜昌市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全面达到或超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各项指标,力争早日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二)繁荣文学艺术创作
1、打造文艺创作精品。按照“以繁荣出精品,以精品带繁荣”的思路,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扶持原创性作品,推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宜昌区域特色的高水准艺术精品。整合文艺创作资源,突出重点,创排贴近群众、走向市场、服务旅游的文艺节目,努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知名文化旅游品牌节目。鼓励县市区和社会演艺力量创作适应文化旅游市场需要的精品节目,在文化旅游景区驻场演出。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抓手,整合文化资源,建立重点文艺作品项目库,通过签约分项、重点扶持、完善奖励机制等多种措施,力争规划期内2至3件文学艺术作品获国家级大奖,保持文学艺术创作获奖数量在全国同类级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做好获奖优秀作品的策划、推广工作,大力支持优秀获奖剧目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继续为重点文学艺术创作人才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重点扶持和推介,力争一批文艺人才和作品成为全省的“名人名作”,3至5人和2部以上作品成为全国的“名人名作”。每年组织1次以上全市性本土文艺采风、创作和作品评选活动。“十二五”期间,争取5件以上作品获楚天“群星奖”,1件以上作品获全国“群星奖”。坚持三年举办1次全市专业剧团汇演和剧目评比,定期举办旅游景区文艺节目调演,不断提高全市艺术作品创作和表演水平。扶持京剧艺术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京剧舞台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