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通知


  2、潜在的市场需求。全市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正处在全面加快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新阶段。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对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大大增强,文化消费的比重将大大提高,必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开拓文化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3、融合的产业趋势。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已成为一种大趋势。经济增长中文化的推动力越来越突出,经济竞争中文化因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宜昌在已往的发展中,文化作为潜在的优势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吸引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宜昌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将逐步彰显出来,经济的加快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4、创新的文化形态。伴随新型工业化进程,文化发展也进入到一个重要的转型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新兴文化形态的崛起和传统文化的更新。光电技术、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将带来文化生产方式的日益更新,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电子传媒、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将促使文化流通方式、营销方式和管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宜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馆藏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也将以新的文化艺术形式在这种变革中获得新的生命,从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制约因素

  1、文化管理体制不顺。文化管理体制机制与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相适应,计划经济色彩较浓,行业垄断和单一封闭的运行机制,影响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面向市场、适应市场能力差。市场开放度不高,没有形成充满活力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分属多部门管理,已经成为束缚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2、文化资源整合不够。宜昌市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整合与开发力度不够,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特别是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度不高,丰富的文化资源与独特的旅游资源没有形成整体优势。目前文化和旅游产业按行业不同,分别由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城建、宗教等多个部门分头管理,存在各自为政、部门所有、分散经营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全市文化资源的充分整合和综合开发力度。

  3、文化发展投入不足。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投入少,工作薄弱。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中,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缺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引导文化产业发展的手段不强,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各种社会力量,特别是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4、文化人才青黄不接。全市文化人才普遍存在青黄不接的状况。一是缺乏具有文化专业的一技之长、热心于宜昌文化发展的基本骨干队伍;二是缺乏文化各领域里的领军人才,特别是缺乏具有较高水平的创作人才;三是缺乏精通文化行业特性、熟悉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人才,特别是缺乏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文化市场开发人才。引进和留住文化人才的环境和手段不足。

  5、文化市场开发落后。长期以来,注重文艺作品的创作,忽视文化产品的推广,文化发展的市场主体培育严重滞后,文化产品开发程度低,引导市场消费能力弱。具有地域特色的宜昌文化产品没有走向国内外文化市场,与全市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不相匹配。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以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创新力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出特色,壮大实力,努力实现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不断丰富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促进全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发挥经济对文化的支撑、支持作用,注重文化对经济的引领和助推作用,提高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

  2、继承弘扬与改革创新相衔接。继承弘扬优秀地方文化传统,合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高度融合。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促进新型文化形态发展,建设具有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的优秀文化。

  3、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兼顾。统筹发展城乡文化与区域文化,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在不断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同时,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努力改善农村文化环境。

  4、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努力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

  5、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健全,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文化人才队伍结构优化,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形成规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左右。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居长江中上游沿线同类城市前列。成为文化生态和谐、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较为发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与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相适应的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的文化中心。具体目标是: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