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 控制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继续推广利用电石渣、造纸污泥、脱硫石膏、粉煤灰、矿渣等固体工业废渣等非碳酸盐原料生产水泥,加快发展新型低碳水泥,鼓励推广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沙浆;鼓励采用废钢电炉炼钢-热轧短流程生产工艺;推广有色金属冶炼短流程生产工艺技术;减少石灰土窑数量;减少电石、制冷剂、己二酸、硝酸等行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调整种植结构和种植制度,推广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绿色植保、秸秆综合利用、保护性耕作、农业机械节能、畜禽清洁生产、生态健康水产养殖等农业先进技术,努力控制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畜牧业和城市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控制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积极研发并推广应用控制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排放技术,提高排放控制水平。
(八)加强高排放产品节约与替代。 加强需求引导,强化工程技术标准,通过广泛应用高强度、高韧性建筑用钢材和高性能混凝土,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实施水泥、钢铁、石灰、电石等高能耗、高排放产品替代工程。鼓励开发和使用高性能、低成本、低消耗的新型材料替代传统钢材。加速淘汰老旧汽车、机车,推广使用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和高效能家电。鼓励使用缓释肥产品、有机肥等替代传统化肥,推动农业节水节肥节药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选择具有重要推广价值的替代产品或工艺,进行推广示范。
三、开展低碳发展实验试点
(九)扎实推进低碳县(市、区)试点。 在国家的指导和帮助下,认真开展南昌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省级低碳发展试点县(市、区),要编制低碳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率先形成有利于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践行低碳消费理念,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先导示范区。在总结经验基础上适时扩大省级低碳试点。
(十)开展低碳产业试验园区试点。 依托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基地等产业园区,建设以低碳、清洁、循环为特征,以低碳能源、物流、建筑为支撑的低碳园区,采用合理用能技术,能源资源梯级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优化产业链和生产组织模式,加快改造传统产业,集聚低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低碳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