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强化宣传,营造无偿献血良好氛围--继续以强化公益、服务理念为先导,努力营造无偿献血社会新风尚,推进团体自愿无偿献血的模式转变,提升街头献血的募集比例。积极发挥无偿献血宣传招募队伍优势,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活动,促进无偿献血制度健康有序发展。
4.多轴联动,提升职业化管理能级水平--继续加强与区(县)血液管理机构、各级采供血机构,以及医疗临床用血机构等相关单位的联动,通过有效培训、激励等体系的建立完善,不断提升血液管理能级水平。
5.注重基础,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继续以搭建、完善、拓展血液管理信息服务平台为基础,实现各相关机构、各部门、各环节间的数据整合、资源共享,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使信息化技术成为推动血液管理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6.依托人才,加强血液管理政策性研究--围绕血液管理工作组织重点攻关,力争在献血招募、临床用血、血站质量建设等方面取得进展。依托上海人才和科研的高地优势,搭建血液管理研究平台,促进业内交流合作,实现知识共享和传播。
四、“十二五”期间上海血液管理事业发展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理顺血管机构建制,完善采供体系运行
1.巩固与完善覆盖全市、功能完善、职责明确、反应迅速、运转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市、区县两级血液管理机制。着力提高血液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进一步明确血液管理和采供血专职机构的定位、充实人员编制。加强和支持区县血液管理机构建设,积极推进人员配置与业务工作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2.加快推进建立采供血整体布局合理、人员配置到位,网络覆盖全面、管理科学规范、质量持续提高、系统运行良好的采供血机构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血站信息公开制度,增强规范服务意识。
3.充分利用本市医学信息搜集和处理的优势,加强对血液管理全局性、战略性政策课题的研究工作。搭建血液管理系统业内政策研究平台,促进合作交流,提高影响力。
(二)优化血液募集结构,保障临床用血需求
4.在继续巩固和发挥团体自愿无偿献血组织作用的同时,努力倡导团无献血组织单位淡化“献血补贴”,逐步转为对献血者以关爱和精神激励为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优化本市采血点位布局。按照“区县推荐,市级评估”的原则,结合目前全市流动采血车(固定献血屋)实际采集效能情况,重点拓展本市各区县重要商圈、交通集散点、人流量较为集中(尤其是外来流动人口集中的点位)的停放区域,提高街头血液募集效能。
5.强化本市血液保障体系建设,科学制定和明确无偿献血的阶段性增量目标和实施步骤,完善血液供应紧张应急预案、血库偏型与偏多纠正预案,以及Rh(D)阴性血募集、储备、供应和临床输血管理、临床用血预告预警等制度的常态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