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区两级血液管理办公室主要承担对辖区内各级单位和各级医疗机构的献血组织动员和临床用血管理工作,人力配备普遍不足。而郊区县血站,根据《血站基本标准》有关规定,按照各区县血站的实际业务量计算,其卫技人员配备远低于标准要求,长期超负荷的运转,带来工作隐患。
三、“十二五”期间上海血液管理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注重公益的理念,紧密围绕本市血液管理工作的专业性、特殊性、灵活性,以促进本市血液管理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为主线,以不断提升职业化管理能级水平为方针,抓住发展机遇,激发创新活力,突破发展瓶颈,突出内涵发展,为满足本市临床用血需求,保障血液质量安全,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和更有力的支持。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原则
加强血液管理统筹规划,落实采供血工作的重点任务,远近结合,先急后缓,强化指导、分步分类稳步推进,力争既定目标逐一实现。
2.供需联动,动态平衡原则
把握采供血与临床用血的供需动态平衡,积极开源节流,整合血液资源,增强血液均衡供给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协调发展。
3.平战结合,优化结构原则
强化血液资源结构优化和有序配置,实施科学管理,并按平战结合的要求,做好本市重大会议、重大活动的血液保障,全面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血液应急保障能力。
4.社会参与,形成合力原则
充分动员并发挥社会各界对公益事业的参与热情,提高社会人群献血比例;依靠政府支持,依托行政举措,夯实采供血工作基础;借助民间力量,多方位、多角度、多领域地开展各项专题活动,为血液管理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奠定广泛基础。
(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上海血液管理事业将继续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在“增量保质”的管理框架下,逐步形成与国际化大都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现代血液管理体系,努力实现“管理上可控、成效上可量”的先进血液管理工作评价体系,切实满足本市临床用血需求,加快和支持郊区县血站标准化建设,保障血液质量安全,构建血液管理动态平衡、有序规范的上海模式。
(四)分类目标
1.优化结构,实现血液供需动态平衡--在加强社会献血人口比例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团体自愿无偿献血的应急保障和结构调整功能,着力提高街头血液募集数量,积极引导临床大力开展自身输血,加大科学合理用血的宣传和督导。
2.依法规范,提升宏观质量管理内涵--继续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依照血液管理相关法规,加快和支持郊区县血站标准化建设,强化过程监管,促进行业自律;以宏观质量管理为根本,构筑“献、采、供、用”一体化的血液安全质量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