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及乞讨人员救助保护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八)抓好源头预防治理工作。源头治理是预防流浪现象的治本之策。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就业保障等工作,着力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通过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制度保障困难群众看病、上学和居住等基本权益,最大限度减少因家庭生活困难而外出流浪、反复流浪的现象。预防未成年人流浪是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家庭是预防和防止未成年人流浪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责任和抚养义务。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责任或者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要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的,要报告公安机关予以训诫,责令其改正。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各级民政、教育、公安、妇联等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因贫困、家庭暴力、教育不当等原因而外出流浪。

  四、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流浪未成年人及乞讨人员救助、保护、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法律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工作职责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加强协调配合,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

  (一)民政部门。要发挥牵头部门作用,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措施,完善工作联动机制。要负责制定工作发展规划及工作规范,组织、指导和监督救助管理机构开展工作。加强街头巡查工作,劝导、引导救助对象进入救助管理站(点)接受救助,协助配合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做好街头管理和打击、解救工作,发现街头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以下简称120)进行救治。配合公安机关做好被拐卖、拐骗、胁迫、诱骗、利用乞讨的残疾人、未成年人的调查、取证和解救工作。强化救助管理机构内部的服务和管理,实行人性化、亲情化服务,保障受助人员的基本生活,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把未成年人与其他救助对象分开,合理安排生活起居和文体娱乐活动,对残疾、智障、受到伤害或有心理问题的,积极进行医护和康复。加大受助人员和接领人的甄别、核查力度,防止未成年人被冒领冒认。积极开展社工干预、心理辅导、行为矫治、教育培训等工作,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未成年人回归家庭和社会。做好救助保护对象的回归安置工作,对于年老、残疾、未成年人因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无力接回的,经协商后可由救助管理机构接回或送回;符合安置条件的对象,安置到社会福利机构;对因年老、年幼或者残疾无法认知自己行为、无表达能力,无法查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又无法查明其户口所在地或者住所地的受助人员,协调做好安置工作。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或个人为救助保护对象提供庇护、饮食、衣被等帮助。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