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二)强化保障

  根据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工作要求,完善政府对体育事业的投入机制,体育事业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稳步增长,为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的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障。进一步加强对基层体育健身设施、大型综合性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管理,加大对重大品牌体育赛事、优势运动项目、体育组织发展等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推动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体育资金筹措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金、外资等对体育发展的投入,增强体育事业的发展活力。

  (三)完善督查

  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督查工作。要健全督查机构,完善督查职能,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必要时建立专项督查制度。督查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跟踪反馈,抓好督查落实。要把督查工作和排忧解难结合起来,在督查过程中,努力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坚持深入一线,坚持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搞好督查催办,并善于提出意见和建议,切实完成好实施过程中的督查任务,推动重点工作的落实。要把督查工作和创新创优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新时期体育事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期体育发展规律,抓住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坚持改革创新,破解难题、突破瓶颈,全面提升体育发展水平。

  常州市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主要指标及评估说明

分类

基本指标

评  估  说  明

权 重(100%)

责任部门

  1、体育理念

  全社会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人本体育、终身体育、全民体育和公平体育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

4

市委宣传部

市级机关党工委

市教育局

常州日报社

市广播电视台

市文广新局

市卫生局

市体育局

市旅游局

市总工会

团市委

市妇联

市残联

各辖市、区政府

  (1)人本体育

  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体育公共服务产品作为体育部门的第一职责,把关心市民身体健康作为幸福工程的头等大事来抓。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各类赛事都要以民为本。

1

  (2)终身体育

  全社会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体育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习惯和方式,体育消费成为人们日常开支的重要内容。

1

  (3)全民体育

  积极通过媒体宣传常州体育精神,结合全民健身、体育赛事、体育产业等活动,充分发掘常州体育文化内涵,搭建体育与其他文化门类互动的平台;发挥体育文化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的积极作用。

1

  (3)公平体育

  大力弘扬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拼搏的体育精神,全市人民享有平等的锻炼权利和机会,统筹好体育事业的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

1

  2、文化传播

  体育文化传播渠道多样,体育宣传报道内容丰富。

4

市委宣传部

常州日报社

市广播电视台

市城管局

市体育局

各辖市、区政府

  (1)媒体宣传

  坚持体育新闻宣传的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作用,宣传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成就。加强体育宣传队伍建设和与新闻单位的合作,成立市体育记者俱乐部,建立一支爱岗敬业的体育新闻工作者队伍。每年体育宣传报道发表于国家级媒体不低于5篇,省级媒体不低于20篇,市级媒体总报道量不低于200篇次。

2

  (2)社会宣传

  支持开展体育集邮、体育美术和体育摄影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在群众中广泛开展体育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崇尚科学健身、弘扬体育精神的体育文化氛围。

1

  (3)信息平台

  进一步发挥常州体育信息网在体育公共服务和体育宣传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网络安全监控。充分利用好江苏体育信息网、中国常州网等网络平台,宣传体育工作,传播体育文化。每月上报并被江苏体育信息网录用信息量不少于10篇,被中国常州网录用量不少于25篇,各类信息报送考核位居前列。

1

  3、体育管理

  加强体育法制建设,推动依法行政,体育管理服务规范有序。

3

市公安局

市人社局

市卫生局

市体育局

市法制办

市工商局

各辖市、区政府

  (1)依法行政

  有计划地开展依法行政能力提升培训,认真履行行政许可和非许可行政审批职能。

1.5

  (2)市场监管

  出台体育市场监管的规范性文件,依法对体育市场经营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建立一支专职体育市场稽查队伍,加强体育市场监管,各辖市(区)全年开展体育执法检查覆盖面100%。

1.5

  1、健身指导

  加强科学健身知识宣传,加强对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具体指导。

3

市教育局

市体育局

市总工会

各辖市、区政府

在常高校

  (1)科学宣教

  在市级媒体创建健身知识专栏;利用网络平台推行“网络工间操”,传播体育健身知识、方法;定期更新户外体育公益广告;定期出版《市民健身手册》。

1.5

  (2)服务指导

  乡镇(街道)每月举办健身讲座1次以上;每个晨晚练点配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名以上。

1.5

  2、信息服务

  提供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服务信息。

4

  (1)全民健身数字地图

  建立全市全民健身数字地图。

1

  (2)专家在线咨询服务

  成立全市健身知识专家讲师团,提供在线咨询服务。

1

  (3)健身场所在线查询和预约服务

  在常州体育信息网上开设健身场所在线查询和预约服务。

1

  (4)网络信息发布

  定期发布体育健身和体育比赛信息。

1

  3、体育社团

  协会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机制、规章制度完善,社会体育服务机制、服务方式增强。

4

市民政局

市财政局

市体育局

市总工会

市体育总会

  (1)体育社团充分发展

  实施《常州市体育社团改革发展工作意见》,全市单项协会达40个以上,充分发挥作用。

1.5

  (2)体育社团达标率领先

  市、辖市(区)体育社团达A级社会组织指标率超过50%。

1.5

  (3)发展资金逐年增加

  体育社团发展资金逐年增加,支持体育组织科学发展。

1

  4、体质测试

  进一步完善全市国民体质测试网络体系建设。

4

市教育局

市体育局

各辖市、区政府

  (1)市、辖市(区)国民体质测试中心建设

  建立市、区级国民体质测试和健身服务指导中心,定期开展国民体质测试,每年发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2

  (2)市民体质测试合格率

  市民体质测试合格率92%以上。

1

  (3)中小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

  中小学生体质测试合格率90%,优秀率10%。

1

  5、健身活动

  按照“因地制宜、业余志愿、小型多样、就近便利”的原则,组织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3

市教育局

市体育局

市总工会

各辖市、区政府

  (1)定期举办综合性全民健身运动会

  市、辖市(区)每4年举办一届综合性全民健身运动会;乡镇(街道)每2年举办一届综合性全民健身运动会;行业、大型企业定期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

1

  (2)形成特色体育品牌活动

  辖市(区)每年举办省级以上群体比赛或培训1项次以上;辖市(区)建有5支300人以上的全民健身特色团队;建成“一区一品牌、一区一特色”特色体育品牌活动。每年举办职工体育比赛至少5项,评选“职工体育示范单位”10家,“职工体育明星”10名。

1

  (3)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

  开展阳光体育节、暑期阳光体育夏令营等活动,每年举办市级单项竞赛不少于11项次,积极组织开展体育项目特色学校交流比赛。各级各类学校每年至少举办1次以田径为主的校运动会或体育节。

1

  1、业余训练

  业余训练正规化,完善组织机构,强化业余训练常规管理,提升业余训练水平,做好人才培养和输送的基础工作。

4

市编办

市教育局

市人社局

市体育局

市残联

各辖市、区政府

  (1)组织机构健全

  市、辖市(区)各级体育行政职能部门组织机构健全;80%的辖市(区)建立基层少体校,建成3所三星级体校,力争建成1所四星级体校。

1

  (2)业训规模、结构合理

  常年开展业余训练的项目27个;业训规模达2000人;项目布局完整,积极鼓励市级运动队辖市(区)、学校办或联办,各辖市、区均有联办运动队。

1

  (3)业训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省比赛参赛成绩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国家级、省级基地创建有成效,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5家,国家级单项基地5家;省级单项基地3家。

2

  2、竞赛成果

  竞赛成绩直接反映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对国家的贡献,同时也反映了竞技体育区域协调发展。

4

市编办

市人社局

市体育局

  (1)世界冠军人数全省领先

  2012年确保5名以上运动员参加伦敦奥运会,力争获得奖牌;到2015年世界冠军总数达20人。

1

  (2)全运会贡献率居全省前列

  确保有60名以上运动员参加十二届全运会,奖牌数确保进入全省前列,承办项目(训练点)在12届全运会上完成省下达任务,贡献确保进入全省前列。

1

  (3)省运会成绩居全省前列

  积极备战十八届省运会,金牌、奖牌、总分排位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1

  (4)省市联办优秀运动队成绩突出

  保持省队市办项目规模,参赛成绩突出。

1

  3、人才输送

  构建市、省、国家相衔接的人才培养输送体系,力争人才输送有成效。

4

市教育局

市体育局

  (1)选材体系完善,输送渠道畅通

  建成国家级传统项目学校1-2家、省级传统项目学校20家、市级传统校40家,建成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15家、省级青少年俱乐部15家、市级体育特色学校100所,建立市级田径、游泳、射击和集体球类项目基层训练点。

2

  (2)省运会输送排名位居全省前列

  向省专业队和解放军队输送优秀运动员人数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2

  4、体育科研

  建立较为科学的集运动选材、训练监控、伤病治疗、运动康复、运动健身指导为一体的科研机构。

3

市体育局

  (1)建立先进的科研机构

  加强科研硬件投入,建成一流的运动员康复中心,挂牌省体科所分所。

1.5

  (2)科研成果取得领先

  每年申请承担至少1项国家、省市科研课题。

1.5

  1、竞赛制度

  承办一定数量的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赛事,各辖市(区)举办具有自己特色的自主品牌赛事,各级综合性运动会组织规范。

5

市教育局

市体育局

各辖市、区政府

  (1)办赛质量、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全市每年承办国际比赛4项次,全国比赛10项次。

1

  (2)辖市(区)办赛“一市(区)一品”

  辖市(区)每年承办全国及以上体育竞赛1项,省级、市级竞赛2项次,协会、学校承办省级以上比赛3项次。

1

  (3)每五年举办一次市运会

  每五年举办一次市级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市级机关每四年举办一次全民健身运动会。

1

  (4)每四年举办一次辖市(区)运动会

  各辖市(区)每四年举办一次综合性体育运动会。

1

  (5)学校体育竞赛有特色

  各级各类学校每年举办校级运动会或体育节活动,凸显各校办校特色和体育文化。

1

  2、品牌赛事

  以普及程度高、市民广泛关注、市场效益好、中央电视台现场转播的国际、国内重要赛事为重点,精心打造羽毛球、跳水等城市品牌赛事,加大市场化办赛力度,提高市民健身热情,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5

市教育局

市民政局

市体育局

团市委

市残联

  (1)资金投入多元化

  政府投入引导资金,充分发掘市场潜力,争取企业支持,加强票务开发和推广。

1

  (2)市场营销稳步递增

  票务和市场营销金额每年递增5%-10%,有力地补充办赛资金缺口。

1

  (3)办赛水平不断提高

  组织有序,接待热情,服务周到,宣传广泛,承办方获省级以上最佳或优秀赛区称号。

2

  (4)积极采取惠民措施

  拿出可销售门票的5%赠送给低收入家庭和残疾人市民,提高市民幸福指数。

1

  1、体育产值与产业体系

  健全产业体系,提高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做好体彩销售工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其他体育产业形态的发展。

5

市财政局

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

各辖市、区政府

  (1)体育彩票年均销售总额全省领先

  年均销售总额突破15亿。

1

  (2)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全省领先

  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1.2%。

1

  (3)国际知名品牌赛事

  形成3年以上传统、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赛事2-3项。

1

  (4)四大体育服务业市场

  培育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健身休闲市场、体育项目培训市场、体育场馆会展演艺市场,产值逐年递增。

2

  2、政策支持与产业引导

  出台体育产业扶持政策,建立专项资金,发展壮大体育产业企业。

5

市财政局

市体育局

市地税局

  (1)政策支持

  出台促进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相关文件。

1

  (2)资金引导

  建立市级体育产业专项资金。

1

  (3)培育企业

  繁荣体育用品市场,培育2-3家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

1

  (4)发展壮大产业公司

  不断发展壮大常州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力争“十二五”期末具备上市条件。

2

  3、体育消费

  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和群体活动,加大惠民力度,扩大市民健身活动的参与度,吸引更多市民加入体育健身行列。

2

  (1)体育健身消费人数全省领先

  每年参与体育健身消费活动人次≥600万。

1

  (2)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全省领先

  人均体育消费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

1

  1、场馆设施

  在完善现有大型体育设施的同时,加快推进镇级健身中心、体育主题公园建设;完善运动学校、少体校等基层训练单位的教学训练设施设备。

5

市发改委

市教育局

市财政局

市建设局

市规划局

市园林局

市体育局

各辖市、区政府

  (1)不断完善规划建设

  适时修编《常州市市区体育设施布局规划(2004-2020)》,不断提升完善城乡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目标、布局及人均指标等。

2

  (2)完善市、辖市(区)级体育中心建设

  市清潭体育中心改造升级;建成乡镇游泳馆及全民健身中心,辖市(区) “四个一”工程建设覆盖率100%。

1

  (3)现代化体育运动学校

  建成现代化的市体育运动学校、少体校等基层训练单位。

1

  (4)体育主题公园

  打造和提升1-2个体育主题公园。

1

  2、全民健身设施

  科学制订各类全民健身设施的配备标准,全面提高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水平。

3

  (1)城市公园配建体育设施

  城市公园、绿地配建体育设施达100%。

1.5

  (2)街道社区配建体育设施

  街道、社区、居民小区配建体育设施达100%。

1.5

  3、学校体育设施

  教体紧密结合,实现学校体育设施资源的社会共享,提高利用率。

2

  (1)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达到教育现代化标准

  全市各级中小学按照教育现代化标准配备体育场馆、设施。

1

  (2)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建立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长效机制,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学校突破100所。

1

  4、维护管理制度

  提升全民健身设施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完善和落实全市公共全民健身设施安全管理、维修保养、考核奖励等制度。

2

  1、体育管理队伍

  通过全方位培训,提升各级各类体育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造就一支思想创新、工作创新、管理创新的干部队伍,加快培养年轻干部。

5

市人社局

市体育局

各辖市、区政府

在常学校

  (1)提升学历层次教育

  鼓励提倡参加研究生班学历教育,完成20名本科人员提升研究生学历。

1.5

  (2)组织参与全市干部教育培训

  积极推荐参加全市各级各类培训班,每年培训不少于20人次。

1.5

  (3)境外培训学习

  积极推荐参加干部境外培训班,每年争取不少于5人次。

1

  (4)国内知名高校专题学习培训

  组织系统各级管理人员参加国内知名高校开展的专题培训班,每年不少于30人次。

1

  2、体育科研队伍

  加强体育科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为训练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施人才强体战略,不断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抢占体育科研的制高点,努力提高科研为竞技体育服务的水平。

3

  (1)队伍不断壮大

  具有专业服务能力和科研攻关能力的医科人员达到10人。

2

  (2)水平不断提高

  每年参加省级以上培训5人次。

1

  3、教练员队伍

  通过自身培养、人才引进等方式,不断调整完善教练员队伍,结构规模趋于合理,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3

  (1)规模结构合理

  力争引进、培养或聘请2-3名国内外知名项目高级教练员,引进、培养或聘请项目优秀教练员若干名,充实本市教练员队伍。

1

  (2)素质不断提高

  每年选派2名高级教练员外出学习;每年选派3名中级教练员参加系统专业培训;每季度组织一次集中专题培训;每月组织一次教练员业余学习;每年有50%的教练员参加至少一次岗位培训。

2

  4、裁判员队伍

  全市业余训练项目裁判员覆盖率100%;一级以上裁判员人数占裁判员总数的40%以上。一级以上裁判员人数和参加全国及以上比赛执裁人次数全省领先。

5

  (1)国家级及以上裁判员培养

  培养国家级及以上裁判员超5人。

1

  (2)一级裁判员培养

  培养一级裁判员超150人。

1

  (3)二级裁判员培养

  培养二级裁判员超500人。

1

  (4)重点裁判员的培养

  常州籍裁判员参加全国以上比赛执裁不少于180人次。

2

  5、产业经营队伍

  建立符合企业上市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大体彩营销人才的培养力度,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健全发行销售监督机制。

3

  (1)产业人才培养战略

  以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实施体育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战略。

1

  (2)体彩人才优化工作

  完成体育彩票基础站点改造工作和营销队伍人才优化工作。

1

  (3)引进或培育中介机构

  引进或培育1-2家专业化程度高的体育产业中介机构

1

  6、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积极探索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的新办法,加强业务技能的培训。

3

  (1)加强培训培养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和培训,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30人以上。

1.5

  (2)开展指导服务

  每个健身站(点)配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名以上。

1.5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