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全区8个街道中,1个街道力争建成“国际安全社区”,2个街道努力建成“全国安全社区”,5个街道确保建成“上海市安全社区”。
四、主要标准
各街道分别成立相关组织机构,具备明确的安全社区建设目标、职责分工及一系列工作制度,制定并实施符合实际的预防项目,建立健全积极的自我评估、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机制,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广泛自觉参与,持续促进社区安全与健康。
五、主要内容
各街道在交通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居家安全、老年人安全、儿童安全、学校安全、公众场所安全、体育安全、涉水安全、社会治安、防灾减灾、环境安全等方面,针对涉及所有年龄、环境和条件的伤害预防,尤其是高危人群、弱势群体及高风险环境,组织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预防工作,不断提高社区安全与健康水平。
(一)制定事故与伤害预防计划。各街道要在对本地区安全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对象的安全隐患问题,分别提出适用于不同人群和环境状况的伤害预防计划。
(二)开展全民预防教育。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等宣传渠道的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宣传教育、研究和推广活动,提高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对安全社区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交通安全周”、“11.9消防日”、“爱国卫生月”等活动,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及伤害预防与安全促进宣传咨询,通过举办健康、消防、安全用电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开展灾害预防常识教育,提供职业安康与救护技能培训,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等形式,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
(三)建立事故与伤害监测制度。要按规定设立各类事故与伤害的监测点,建立监测网络,做好事故与伤害的监测记录,并健全记录档案,收集、分析事故与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原因,形成制度,保证监测数据及时、准确、真实、持续。
(四)开展安全项目促进工作。要采取“安全项目-工作过程-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对事故与伤害的类别、发生频率、救助效果等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安全预防计划的实施效果作出评价,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项目干预对策。
(五)参与安全社区网络系统的交流合作。各街道要积极参与全区、国内、国际安全社区网络的有关交流合作活动,借鉴吸收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推动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不断提升社区安全监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