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实施“2+1”文体工程(即每位学生学会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立类型多样的体育社团与体育兴趣小组。依托“快乐活动日”平台,五年内实现“80%以上中小学生参加至少一个体育社团或体育兴趣小组”的目标,结合体育课教学,使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为终身锻炼打下基础。发挥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学生课外文体活动中的“领头羊”作用,积极承办区域内各项体育赛事。
4.落实中小学“一条龙”课余训练体系。
发挥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资源整合的优势,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不断完善体教结合的工作管理制度。成立体教结合办公室,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协调发展。按照“团结协作、优势互补、义务共尽、责任共担、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原则,落实体教结合各项目标任务。大力提高虹口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暨培华学校的训练和教学质量,集中力量打造培华学校体教结合工作品牌。继续完善虹口区青少年重点项目运动队在系统训练指导、文化学习衔接等方面的师资指导梯队建设,对有条件开展运动项目的学校进行优先扶持。有计划、有层次地布局全区中小学校青少年运动项目训练网络,保持本区传统项目优势。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逐步提升击剑、排球、足球、游泳、射击、田径、篮球、乒乓球等传统项目的水平,落实中小学“一条龙”课余训练体系。组建以继光高级中学、五十二中学为龙头的“足球联盟”,复兴高级中学“排球联盟”,华师大一附中“羽毛球联盟”和“击剑联盟”,北郊高级中学“射击联盟”,完善训练培养体系,推进每所高中特色体育项目开展,逐步形成区域联盟体系,完善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衔接形式。以签约的形式,保障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的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形成运动队招生、管理、培养以及优秀专业运动员“进校园”等有效运作模式。进一步完善运动员特长生招生政策,解决传统学校的课余训练后顾之忧。区教育局和区体育局共同投资,争取市教委支持,组建上海市中学生排球队。成立课余训练专项基金,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奖励。
(三)探索医教结合,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1.规范学校基础卫生工作。
加强学校基础卫生工作的日常管理,提高学校卫生工作管理水平。开展晨检、巡检、因病缺课缺勤网络直报及传染病报告等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重点落实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急性结膜炎、沙眼等传染病防控;开展免疫预防查漏补种工作;在区卫生局指导下,对学生常见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饮水卫生、环境卫生的管理;依据《上海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开展健康教育。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