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发创新活力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大幅提升关键产业和核心领域的知识产权拥有量和国际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切实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重点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展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的知识产权评议或审议;推进园区知识产权工作,探索和完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扩大、增强园区知识产权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
(二)促进转化运用
创新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形式,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服务经济转型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开发和运营知识产权资源,以市场需求和社会民生为导向,加强各类知识产权的实施和转化;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商用化,推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
(三)完善服务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信息、交易、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形成完善的知识产权市场服务体系;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政策,鼓励开展与知识产权有关的金融产品创新,推进知识产权与金融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深度融合。
(四)优化保护环境
弘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加强知识产权司法和行政保护,降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形成多元化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营造良好的保护环境。
四、主要措施
(一)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和管理能力
1.大幅提升国际知识产权的拥有量。支持企业加快全球市场的知识产权布局,在PCT国际专利、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商标马德里国际注册等申请数量上有较大突破;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建立地区总部、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积极推动“上海制造”和“上海创造”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2.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工作。聚焦国家战略和需求导向,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前瞻性布局,加强政策聚焦,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重点产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专利战略、预警分析和知识产权评议或审议,建立知识产权统计制度,鼓励企业建立知识产权联盟,集中力量,在大型客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一批知识产权;着力营造和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打造知名文化品牌,重点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文化科技企业、中小文化创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