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 建设指标
|
1、条件建设
| 1.1床位数≥40张。
|
1.2 建设经费专款专用,并按1∶1的比例匹配。科室按建设计划使用经费。
|
1.3专用与共用的诊疗设备能够满足专科开展临床业务工作的要求,配置合理,具有先进性和适宜性。
|
1.4采用大型数据库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平台(HIS、EMR、PACS、LIS);模块齐全,具有较强的统计分析功能。
|
1.5 建立专科数据库,包括本科业务工作信息、专科人才信息和国内外本专科医学情报文献并进行整理研究。
|
2、专科发展
| 2.1按照要求制定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
2.2制定年度重点专科工作计划。
|
2.3制定本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
2.4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居本专科收治病种前列。
|
2.5 门诊候诊区、病房走廊设立专科中医药文化宣传栏,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宣传内容中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
|
2.6有完善的随访制度,诊疗方案有远期追踪数据。
|
2.7 有2个以上单位参加的学术网络,并经常开展活动,每年不少于1次。
|
3. 技术队伍
| 3.1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包括助理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70%。
|
3.2 专科人员职称结构:高级比例应占20-30%;正高∶副高∶中初级医师之比1∶2∶4。
|
3.3 医师学历结构:40岁以下医师,本科学历100%;研究生学历应占20%以上
|
3.4病房护士数与病房实际床位数比例≥0.4∶1。
|
3.5 临床护理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占护理人员总数之比≥20%。
|
3.6学科带头人:
①年龄:60岁以下(全国各中医学术团体和二级学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除外);
②资历:正高级医学专业技术职称;
③学术兼职:全国专业委员会委员以上职务或省相关学会常委以上;
④知名度:在省内该学科中享有较高知名度;
⑤知识结构与创新能力:熟悉本专业当前国内外进展和动态,领导制定专科建设规划;本专科的人才梯队建设有思路、有措施;
⑥对学科带头人的认可度≥95%。
|
3.7学术继承人:
①年龄:一般为50岁以下;
②资历: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③知识结构与创新能力:有扎实的中、西医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解决本专业临床工作中复杂和疑难问题的能力。
|
4.服务能力
| 4.1专科开设专病门诊≥3个。
|
4.2门诊量在全省中医医院相同科室中较高,并逐年增加。
|
4.3收治病人数逐年增加。
|
4.4病床使用率在85%-93%之间。
|
4.5平均住院日低于同级中医医院同病种平均住院天数,并逐年降低。
|
4.6平均住院人次费用不高于本地区同病种平均住院费用。
|
4.7收治病人中本专科病种≥90%,重点病种收治人次占本科收治人次的60%以上。
|
4.8急危重疑难病例所占比重≥50%。
|
4.9区域外住院患者比例≥30%。
|
5.专科病种
| 5.1制定至少3个以上完善的重点或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
|
5.2医师掌握本科诊疗方案。
|
5.3已确定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
5.4每年至少一次对诊疗方案中的治疗方法进行疗效评价和总结。
|
5.5分析中医治疗的难点并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措施。
|
5.6本科中医、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围手术期中医干预诊疗常规(不少于3个)。
|
5.7医师能够熟练掌握危急重症疾病诊疗规范,熟练操作相关抢救设备。
|
5.8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并制定实施方案。
|
5.9医师掌握本专科常见病中医临床路径。
|
5.10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
|
5.11每年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路径实施方案。
|
6.专科特色
| 6.1 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
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人次的比例≥50%。
|
6.2本科独特的中医诊疗方法≥2个。
|
6.3 院内制剂品种数量大于2种,使用率应占重点病种诊疗人次的40%以上。
|
6.4 对2个以上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治疗有较突出的疗效。
|
6.5鼓励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开展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本项为附加项)
|
7.质量管理
| 7.1 实行单病种质量管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完善质量管理与费用控制措施。
|
7.2 实行中西医双重诊断,并严格执行相关的诊断标准;诊断准确率达到相应级别甲等中医医院的要求;重点病种的ICD诊断准确率达98%。
|
7.3 专科诊断水平和中医疗效水平较高,中医辨证论治准确率达到100%。
|
8.护理服务
| 8.1专科护士能够知晓并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
8.2临床科室护士能够掌握中医基本操作。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评价。
|
8.3采取中医护理措施应体现辨证施护,并有记录。
|
8.4中医药特色护理进行评价。
|
8.5建设周期内科室发表护理论文、经验总结或个案报告≥3篇。
|
9.学术传承
| 9.1对本专科领域文献记载的诊疗方法进行挖掘、整理与应用。
|
9.2对民间具有一定科学和实用价值的方药、诊疗经验和方法进行收集、整理、提高、应用。
|
9.3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在专科临床中得到应用。
|
9.4有本专科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和措施,有明确的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
|
9.5专科学术继承人掌握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
9.6临床医师能熟练掌握常用方剂≥100首。
|
10.科研教育
| 10.1以临床应用研究为重点,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
|
10.2有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有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支撑。
|
10.3至少有厅局级以上在研课题1项。
|
10.4引进的新技术、新项目不少于2项。
|
10.5有专科实验室。
|
10.6建有专科研究室,并开展本专科研究工作。
|
10.7科室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建设周期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篇。
|
10.8本专科的全体人员每年均达到继续教育有关规定要求。
|
10.9建设期间举办省级及以上继续教育项目≥1个。
|
10.10三年接收进修人员(每人每次进修时间≥3月)不少于3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