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区环保局《闸北区2012年―2014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五、工业污染防治与产业结构调整
  (一)实施原则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污染源头控制,以调整产业结构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为重点,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加快淘汰劣势企业,大力督促工业区块以外企业逐步实施转型调整,并向工业区块集中,单位生产总值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下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污染源的产生。
  (二)行动目标
  结合全区污染减排总量控制目标,加快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步伐,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确保完成市下达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任务。不断加强对辖区内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确保主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并控制在总量指标内。
  (三)主要任务
  1、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结合旧改和收购储备土地工作,完成区内医药制造、木质板材及家具制造等能耗高、污染重行业退出,完成市下达排污企业搬迁或产业结构调整任务。
  2、完善工业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对保留工业区的管理,完善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已开发区域污水纳管率达到100%。
  3、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强制审核
  继续对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等重点行业以及其他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完成市下达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及评估验收任务,进一步加大对评估验收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
  六、生态环境保护
  (一)实施原则
  围绕上海建设生态型城市的总体目标,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优化区域绿化格局,营造城市绿肺,构建宜居城区,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以生态示范创建和绿色创建为抓手,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普及绿色低碳理念,倡导生态文明。
  (二)行动目标
  加快公共绿地建设步伐,力争每年新增绿地8公顷,积极推进立体绿化建设、林荫道建设和老公园改造,优化生态格局,提高绿化生态效益,完善绿化长效管理机制,有效提高绿化养护质量,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深入开展生态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和推进“环境宜居区”建设,到2014年底,力争创建2个国际生态学校、2个市级绿色社区、3个区级环保教育基地。
  (三)主要任务
  1、绿地建设
  结合旧区改造、重点区域建设等,积极推进公共绿地、立体绿化和林荫道建设,完成中兴绿地后续工程,完成平型关路江场路公共绿地3.5公顷,启动实施浙江北路绿地和彭越浦2号楔形绿地建设工程,完成市下达立体绿化建设任务,每年建设1条市级林荫示范道。继续实施老公园改造,完成岭南公园改造工程,启动三泉公园改造工程。
  2、生态创建
  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工作,立足区情,结合区委提出的“环境宜居区”建设目标,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建设、区域生态文明水平提升等主要内容,开展调研,探索建立闸北“环境宜居区”指标体系。积极推进各类绿色创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环保。按照绿色创建的有关要求,在全区深入开展国际生态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三年内,力争创建2个国际生态学校、2个市级绿色社区、3个区级环保教育基地。
  七、能力建设
  (一)实施原则
  以信息化建设带动环境保护工作管理现代化,建立“数字环保”体系,提升环境服务能力;以强化风险防范为重点,加强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强化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行动目标
  按照国家和本市相关要求,继续加强应急监测能力、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环境应急装备水平;实现对区域内各类放射性污染源的全面监控,确保全区核技术利用单位持证率达到100%;强化部门协同合作,整合资源,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环保信息化建设,完善污染源综合管理信息数据库,构建环境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环保工作协同性、一致性和全局性。
  (三)主要任务
  1、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提高PM2.5、重金属监测能力,实施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建设,完善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监测数据的利用率,为决策提供服务。强化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提升应急监测装备水平,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开展应急监测演练,提升队伍应急处置水平。
  2、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对照“上海市区县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建设规范化标准(暂行)”落实相关工作,确保资金投入,配齐辐射监管和应急装备。制定本区辐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辐射安全应急演练。逐步构建辐射监管信息化平台,建立并完善放射性污染源详细档案和动态数据库,建立核技术利用单位动态管理数据库。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监管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和现场执法技能。建立环保牵头、多部门分工协作的管理协调机制,定期通报信息,组织开展辐射专项联合执法,建立讨论重大放射性污染防治问题的联席会议制度。
  3、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
  不断完善污染源管理信息数据库,初步建成环境管理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数据、网络和应用的整合,满足环境监测、监察、管理对数据的时效性要求。建设区环保门户网站,完善网上办事等服务功能,加强环保信息公开。
  八、低碳发展
  (一)实施原则
  充分把握全市低碳转型发展战略新动向,坚持以人为本、低碳环保等理念,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应用低碳环保科技,在区域运营管理中切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促进区域低碳、环保、生态及智能化建设。
  (二)行动目标
  全面推进苏河湾地区的低碳建设及发展,有效统筹生态、环保、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综合策略,将苏河湾建设成为在上海及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宜居宜商、生态优先、系统综合的可持续发展城区典范,引领带动闸北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健康、高效和适用的城市空间。
  大力推动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国家级生态园区创建,加快世博低碳技术在园区开发中的集成和应用,强化园区污染控制,实现二氧化硫和办公废物零排放,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微排放,完善园区生态格局,提升园区环境质量,打造高新技术产业低碳建设典范。
  (三)主要任务
  1、苏河湾地区低碳发展
  聚焦苏河湾开发建设,在苏河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苏河湾地区低碳开发建设实施方案》、《苏河湾地区低碳开发建设技术导则》,完善《苏河湾地区低碳开发建设实施方案》及《苏河湾地区低碳开发建设技术导则》,开展相关宣传、培训。在该地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推进公共区域道路建设全部使用可渗透路面、新建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100%等项目实施。
  2、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国家级生态园区创建
  围绕国家级生态园区创建要求,以园区新能源和环保产业为基础,以生产性服务业微碳楼宇建设和改造为重点,通过能源中心、新能源利用、建筑节能、建筑分项计量能源管理等低碳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打造智慧转型、微碳零排的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业生态产业园区。
  九、保障措施
  (一)完善管理推进机制
  进一步完善以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协调推进委员会为核心的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机制。加强社区环保工作,完善街镇环境管理责任体系,健全辐射、危险废物环境监管机构。强化污染减排责任制,健全污染减排指标分解和跟踪考核机制。
  (二)强化环境法治
  加强环境执法力度,重点加强重金属、放射源、危险废物等风险源的日常监督和执法检查,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环境法律法规执行和环境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后督察,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三)完善污染源头控制
  严格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和“批项目,核总量”制度,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作为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前置条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污染产生。
  (四)提升环保监管能力
  按照国家和本市环境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继续加强本区环境监测、监察、辐射、信息、应急等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地表水水质、PM2.5、重金属等监测能力;着力推进环保信息化建设,构建环境管理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提升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能力,强化本区辐射及危险废物监管、环境应急监测等能力建设。
  (五)强化公众参与和监督
  以环保“五进”工作为载体,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继续开展绿色创建活动,普及环保知识,倡导市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消费方式,逐步营造全社会珍惜环境、关心环保、参与环保的氛围。注重信息公开,定期公布环境保护工作进展、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等情况。强化重大决策和建设项目公众参与,完善环境保护举报制度,加强环境保护的社会监督。

  附件:
  1、上海市“十二五”环境保护指标一览表
  2、“十二五”全市污染减排区县分配
  3、上海市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下达任务清单
  4、闸北区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汇总表
  5、专有名词解释

  附件1
  上海市“十二五”环境保护指标一览表

类别

序号

指标

单位

“十一五”目标

2015年目标

属性

环境质量

1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

%

85以上

90左右

预期性

2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90以上

90以上

预期性

3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国控断面,扣除上游来水影响)(2)

%

-

80以上

预期性

污染减排

4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削减

%

15

10.0

约束性

5

氨氮排放总量削减

%

-

12.9

约束性

6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

%

26

13.7

约束性

7

氮氧化物总量削减

%

-

17.5

约束性

环境安全

8

城镇污水处理率

%

80以上

85以上

约束性

9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率

%

-

85以上

预期性

10

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减少率

%

-

20以上

预期性

11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80以上

95以上

约束性

12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

%

-

100

预期性

13

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

%

-

100

预期性

14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90以上

预期性

15

环保重点监管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

%

95以上

95以上

预期性

16

农田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率

%

-

95

预期性

17

农业地区农村村庄改造率

%

-

40

预期性

18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38

38.5

预期性

19

森林覆盖率

%

12以上

15

约束性

20

机动车环保检测覆盖率

%

-

80以上

预期性

优化发展

21

单位生产总值SO2排放强度

%

-

下降35

预期性

22

单位生产总值COD排放强度

%

-

下降35

预期性

23

单位工业增加值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吨/万元

-

<0.35

预期性

24

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值

%

3

3左右

预期性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