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企业的商标管理和运用能力明显增强。企业商标意识和申报商标注册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商标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运用商标质押、贷款、融资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提升,商标成为更多企业的重要资产和核心竞争力。企业对商标品牌建设的投入明显增加,以商标为核心的品牌发展体系初步建立。
(四)商标保护体系更加完善。商标保护的法律环境和执法体系不断完善,商标投诉、行政执法与刑事追究及时有效。企业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保护商标权益的社会力量不断壮大。商标权益所有者自我保护、行政维权、司法追究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商标保护体系基本形成。
(五)商标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各行各业及其主管部门,将商标发展纳入年度工作规划和长远发展战略,鼓励商标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效落实;商标知识宣传普及面不断拓宽,社会参与商标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商标代理行业不断发展和规范。促进商标发展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责任制度进一步完善。
二、工作任务
(一)建立指导规范。
1、设立“襄阳市商标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制定配套的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为我市商标注册、驰名(著名)商标的申报和认定等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和奖励。
2、修订2004年市政府出台的《襄樊市知名商标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提高我市知名商标认定、管理工作效能。
3、各地、各相关部门制定与本《发展规划》配套的工作目标、实施办法和政策措施,确保完成商标发展目标。
(二)突出工作重点。
1、加强工业商标品牌建设。全面实施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围绕“一个龙头、六大支柱”,重点抓好特色比较鲜明、市场份额较大的汽车零部件、汽车摩擦材料、新能源汽车、磷化工、纺织、农产品加工、光机电、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材料、电机节能控制等28个产业集群的商标发展,迅速提高产业集群的实力和水平,引导领军企业创建商标品牌,提升商标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力争每个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都有驰名商标或著名商标。
2、强化农副业商标品牌建设。围绕市政府提出的“一百三千”(百亿斤粮食、千万头牲畜、千亿级林产业产值、千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发展目标,突出抓好农副业“十大板块”和“三大产业基地”建设,引导、扶持农产品生产走产业化、规模化、商标品牌化经营道路,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商标”经营模式,注重农副产品的商标注册、包装、策划、培育和宣传推广工作,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积极申报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力争每个乡镇都有涉农知名商标,每个县(市、区)都有地理标志商标,每个农副业“板块”“基地”都有涉农著名商标,每个年产值50亿元以上的涉农企业都有驰名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