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4 十堰武当山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参上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道教胜地,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A级旅游景区,又是世界文化遗产。
武当山绵亘800里,其自然风光,以雄为主,兼有险、奇、幽、秀等多重特色。自元代以来,就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石、9井、10池、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与环绕其周围的群山形成独特的“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天然奇观。被誉为“自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以宏伟的建筑规模著称于世。其古建筑始建于唐,宋、元、明、清均有修建,在明代达到鼎盛。共建有33个建筑群,100余万平方米,现存近5万平方米。其整个建筑系按照“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采取皇家
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达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被誉为“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武当山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武当道教音乐融宫廷、民间、道教音乐于一体,具有庄严肃穆,神秘飘逸的独特风格,是武当道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武当武术历史悠久,是中华武术一大流派,素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之称。
(五)荆门市。
以打造“中国农谷”为契机,立足山水休闲游的特色,重点建设明显陵-漳河旅游区,完善旅游休闲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开发经典周末特色旅游产品。突出“休闲养生”特色,打造京山山水生态休闲、钟祥历史文化休闲和荆门中心城区运动休闲三大板块,建设大洪山风景区、明显陵风景区、漳河风景区、中心城区运动休闲区、楚文化旅游休闲区和屈家岭文化遗址风景区六大景区。加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设旅游环线景观带,开展汉江流域、杨竹流域、长湖、京山河、西荆河等综合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荆襄磷化循环产业园、格林美电子废弃物循环产业园及湖北立业农业物质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着力加快全国重点的化工循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中部地区重要的体育用品和中部地区航空等五个基地建设。重点培育航空、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5年,旅游收入突破120亿元,相当于全市同期生产总值的8%。
专栏5 荆门漳河
漳河水库是拦截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沮漳河的东支--漳河及其支流建成的水库群,通过3段明槽串联成整体。水库承雨面积2212平方公里,总库容20.35亿立方米,水域104平方公里。她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荆楚大地上。漳河水库气候宜人,工程宏伟,水域宽阔,烟波浩瀚,湖光山色,风景如画,是闻名遐迩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区内人文景观与工程景观相映成趣,引人入胜,美不胜收。
漳河风景名胜区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分七个游览区,16个景区,有水陆空游乐园、洪山古寺、观音岛、十大枢纽工程、陡石崖、伍峰寨、“祭公剑”、季家沟、乐天处、青蛙石、老龙洞等数十个旅游景点。大坝、副坝如巨龙腾水,或盘绕山间,或横卧平川,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明槽涵闸似长虹吐霁,或飘逸柔软,或舒展奔放,绚丽多姿,风彩迷人。漳河的美在于山、在于水,更在于山水和谐的统一。两岸青山,一河绿水,山俊秀,水柔美,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库中有130多个孤岛、半岛,或依山带水,或驮水而出,或苍松挺拔,或果香四溢,各具情态,风格迥异。
(六)随州市。
打炎帝神农、佛教名山、古代乐府文化牌,依托炎帝神农故里、大洪山、曾候乙墓等著名景点,重点建设炎帝神农故里-大洪山旅游区。加强与湖南等地合作开发炎帝神农文化及旅游产业;加强与省博物馆、省社科院、武汉音乐学院合作开发,发展楚乐文化产业。进一步完善大洪山旅游骨干道路建设。重点发展特种专用汽车生产、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建设、纺织服装等产业,形成与武汉城市圈对接和配套的高技术转化基地。力争到2015年,随州旅游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相当于全市同期生产总值的12%。
专栏6 随州炎帝神农烈山、曾侯乙墓
炎帝神农烈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华夏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烈山,座落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厉山镇九龙山南麓。古神农洞位于九龙山腰。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感农而生炎帝”于此。在炎帝神农烈山名胜区内,建有炎帝神农洞、炎帝神农碑、炎帝神农纪念广场、炎帝神农纪念馆、炎帝神农牌坊等纪念性建筑物。炎帝神农烈山名胜区以“建筑返古、环境还野”为特色,规划建成“世界烈山宗亲会馆”、“祭祀朝圣”、“圣遗迹游览”、“大同街市”、“炎帝故里经济技术开发”、“服务接待管理”六个区,兴建修复炎帝神农殿、烈山大宗祠、圣贤殿、功德殿、神农庙、安登泉、百草园、观天坛、神农九井等景点。景观有姜河新潮、九岭晴岚、烟寺晚钟、山村夕照、古洞青雪、断岩缩雾、龙凤旗杆等,因材借景,秀丽非凡。几千年来,每逢炎帝生辰祭日,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群众前来烈山敬奉炎帝神农,缅怀华夏始祖,烈山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
战国早期曾国君主乙的墓葬,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郊擂鼓墩。1978年发掘。出土随葬品达1万余件,有青铜礼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和金器、玉器、木器、漆器、竹简等。单乐器即有钟、磬、鼓、瑟、琴、笙、排箫、篪8种。曾侯乙成套编钟多达65件,并有2800多个铭文,是震惊中外的巨大发现,为先秦音乐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和文字资料,其编钟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可以演奏中外各种乐曲,被誉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湖北省围绕“听编钟神曲、看曾侯古墓”的思路,大力发展随州编钟文化及其产业,将曾侯乙墓址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
(七)恩施州。
围绕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土(家)苗民族民俗风情核心区,主打清江民俗文化及酉水民族风情文化牌,重点建设腾龙洞-大峡谷旅游区和清江画廊旅游区(恩施部分),原生态摆手舞文化景区,提高景区接待能力,配套完善旅游相关产业发展;结合鄂西土(家)苗民俗风情旅游,推进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重点实施三峡库区和清江库区水污染防治、主要江(河)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巴东县地质灾害防治等项目。加快发展水电、矿产、建材、烟草、富硒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围绕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武陵山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力争成为运用后现代理念,跳过传统工业化阶段,一步到位朝现代化目标迈进的示范区。力争到2015年,全州旅游收入突破110亿元,相当于全州同期生产总值的18%,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专栏7 恩施腾龙洞、大峡谷
腾龙洞风景名胜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距利川市城区6公里,由水洞、旱洞、鲇鱼洞、凉风洞、独家寨及三个龙门、化仙坑等景区组成,景区总面积69平方公里,集山、水、洞、林于一体,以雄、险、奇、幽、秀而驰名中外。腾龙洞洞口高74米,宽64米,洞内最高处235米,初步探明洞穴总长度528公里,其中水洞伏流168公里,洞穴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洞中有5座山峰,10个大厅,地下瀑布10余处,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旱洞相连,主洞支洞互通,无毒气,无蛇蝎,无污染,洞内终年恒温14一18℃,空气流畅。洞外风光山清水秀,水洞口的卧龙吞江瀑布落差20余米,吼声如雷,气势磅礴。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最美的六大旅游洞穴”之一,2006年由英国皇家洞穴研究会探险队、欧洲洞穴基金会、中国地质大学等组成的28名专家对腾龙洞进行科学考察得出:腾龙洞容积量世界第一。腾龙洞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宜人的气候条件,是旅游、疗养、探险、地质考察的理想之地。
恩施大峡谷位于恩施市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北接重庆天坑地缝、恩施梭布垭,南连利川腾龙洞,总面积300平方公里,大小峡谷沿线总长108公里,总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景点美不胜收,被专家誉为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难分伯仲。自然景区则主要由大河碥风光、前山绝壁、大中小龙门峰林、板桥洞群、龙桥暗河、云龙河地缝、后山独峰、雨龙山绝壁、朝东岩绝壁、铜盆水森林公园、屯堡清江河画廊等组成。大峡谷五大奇观是:清江升白云、绝壁环峰丛、天桥连洞群、暗河接飞瀑、地缝配天坑。
(八)神农架林区。
充分利用神农架拥有的世界级旅游资源,以湖北神旅集团公司为平台,加大与省内外知名企业集团合作开发,加快神农架旅游区建设,提升旅游品位,由传统的大众旅游向高端的休闲养生旅游转换;策划设计各种“主题”游、“概念”游,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丰富游客在神农架林区旅游的内容。力争到2015年,神农架林区成为全国极品休闲养生康疗旅游胜地,年旅游收入超过30亿元,旅游业成为林区核心产业,相当于林区同期生产总值的80%以上。
专栏8 神农架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面积3250平方公里,林地占85%以上,森林覆盖率69.5%。相传上古时代神农氏(炎帝)曾在此遍尝百草,为民除病。由于千峰陡峭,珍贵药草生长在高峰绝壁之上,神农氏就伐木搭架而上,采得药草,救活百姓,神农架因此而得名。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最低处海拔398米,平均海拔1700米,3000米以上山峰有6座,被誉为“华中屋脊”。
神农架是我国内陆保存完好的唯一一片绿洲和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的一块绿色宝地。它所拥有的在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富特色的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动植物区系成分丰富多彩,古老、特有而且珍稀。神农架凭借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的优越性,至今较好地保存着原始森林的特有风貌,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属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接纳为成员。
神农架素有科学迷宫之称,除举世闻名的“野人”之谜外,还有神奇的白化动物,吸引着科学考察人员和海内外游客。神农架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风景垭、板壁岩、大九湖、神农顶、植物园、炎帝祭坛、千年古杉、香溪源、天门垭、燕子垭、植物标本馆、红坪画廊、古犀牛洞等。
三、圈内圈外联动发展
(一)圈际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