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8 卫生人才发展重大专项及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
重大专项:推行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支持、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医学杰出骨干人才培养、紧缺专门人才开发、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
重点工程: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基地、专科医生培训基地(含继续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建设。
|
(五)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卫生人才的培养、使用与管理等环节,以高层次、创新型卫生人才为引领,以实用型、技能型卫生人才为重点,加强医疗卫生、公共卫生、中医药及卫生管理等方面人才培养。实施“医学杰出骨干人才培养”工程,努力建设一支由医药卫生领军人才、创新型人才、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有计划、有重点地分步开展卫生应急、现场流行病学、精神卫生、医疗保障以及护理、药师、全科医生等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适应实践能力培训需求的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和社区实践基地网络,完善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力争到2015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两万名全科医生。以符合条件的县级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为依托,建立区域培训基地,实行基层医务人员轮训制度。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和继续医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积极开展面向农村基层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实施高等医学院校和中等卫生学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鼓励村卫生站、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具有卫生类执业资格的从业人员提升学历层次。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鼓励医务人员和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卫生机构工作。完善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破除卫生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和政策限制,引导和规范城乡、区域之间卫生人才合理流动。
专栏9 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重点工程
|
整合现有卫生信息资源,建设省、市卫生信息平台和基层医疗卫生数据中心。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卫生综合管理等5大重点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大基础数据资源库。健全覆盖全省医疗卫生行业的卫生信息网络。建立和推广应用居民健康卡。 |
(六)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
发挥信息辅助决策和技术支撑的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管理、诊疗规范和日常监管有效融合。按照统筹规划、梯度推进、统一标准、资源共享、惠及居民、服务应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加强卫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全省信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管理等五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研究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加快推进省级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五项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推动医药卫生信息资源共享,方便群众就医。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全省统一的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等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核心,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
专栏10 卫生科技重点工程
|
卫生科技支撑项目:重点建设20个医学重点实验室和30个医学重点学科。
重大疾病治疗研究:开展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终末期肝病和肾病等重大疾病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研究,建立完善疾病分子分型标准体系和个体化治疗标准原则。
适宜卫生技术研究与推广:加强常见病、多发病防治适宜卫生技术的研究开发,建立适宜卫生技术筛选指标体系,逐步建立全省适宜卫生技术库,推广应用适宜卫生技术100项。
|
(七)加强医学科技研究。
加强整体医学、循证医学、转化医学和价值医学研究,形成资源共享和协同攻关的新机制。加快推进整体性、多层次、集约化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医学科技的资源配置和资助方式转变,满足医学科技创新突破和产业化发展要求。围绕国家和省卫生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研究。积极引进生物医药科研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大力培养学(专)科拔尖人才,加强重大疾病防治预警、预防、诊断技术和生物医学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治疗研究,推动基因治疗、核糖核酸干扰、干细胞等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以及常见病和多发病防治技术体系、流行病学干预、出生缺陷防治等研究,开发卫生适宜技术。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到2015年,力争我省主持的国家科技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和省部级以上重大重点项目数量增长10%,医学科技和重大疾病防治能力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大力开展适宜技术推广和医学科学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