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继续推进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精神疾病等重点慢性病的管理率。
3.建立网络化、全覆盖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逐步落实家庭健康服务责任制,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六位一体”综合卫生服务。
4.促进精神卫生工作发展,加强重点人群干预,普及心理健康服务,扩大服务层面,深化服务内涵,巩固服务成果。
5.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构建以中医为特色的卫生服务体系。
6.大力普及生殖健康、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和艾滋病预防知识。
7.不断完善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建立网络化、全覆盖的社区体育指导机构和社区体育配送服务平台,发展壮大各类群众性体育健身团队,大力宣传科学健身方法,开展体质干预。
8.普及科学营养知识,推广支持性工具,不断改善、优化市民饮食结构。
(三)加强健康管理
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整体推进、个性发展”的原则,结合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单位等健康场所建设活动,依托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和群众性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加大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升市民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1.指导组建各类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力争覆盖全区各居委会和健康单位。通过各类健康小组的活动,指导和帮助居民群众主动掌握自身健康状况、主动干预自身健康隐患,逐步实现健康自我管理目标。
2.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大力普及健康自我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3.深化和推进健康社区、健康型(老年)小区、健康单位等建设活动,结合场所特点,不断拓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途径,促进健康自我管理的特色发展。
五、重点推进活动:
(一)“人人动手清洁家园”行动
1.以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为契机,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区为抓手,广泛开展以居住区卫生整治为重点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加强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动员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整治社区和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的公益性活动,引导市民自觉维护和美化市容和居住区环境。在全区各居委会组建20人以上的爱国卫生督查员队伍,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定期开展环境卫生督查和整治,及时解决环境卫生管理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巩固创建成果,促进长效管理,提升一级卫生街道创建质量。
2.继续开展“让虫害远离生活”为主题的有害生物控制活动,提高有害生物防治服务质量,有效降低各类虫害密度,防止各类虫媒传染病的发生。
(二)“人人劝阻室内吸烟”行动
围绕“无烟世博”主题,全面倡导公共场所控烟。通过在机关、学校、餐饮、宾馆、文化娱乐等公共场所明示禁烟标示、设立禁烟区和吸烟区,大力加强控烟宣传,倡导市民树立控烟意识、养成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良好行为,营造全面控烟的社会氛围。
(三)“人人坚持日行万步”行动
全面倡导“体育生活化”、“健身日常化”理念,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健身锻炼。通过组织“健康一二一运动操”、“日行一万步”、健身跑等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不断发展市民健身团队,扩大参与健身锻炼的人群。
(四)“人人掌握控油控盐”行动
广泛宣传“每人每天摄入盐控制6克以内、摄入油25克以内”的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向市民分发健康生活方式支持性工具和相关健康宣传资料;在集体用餐的健康单位内试点开展控盐、控油行动并逐步推广;在餐饮单位试点推广合理膳食贴士卡和健康菜谱;继续在社区、医院、学校、餐厅(宾馆)、食堂、超市、单位等七个不同类型的单位场所推行健康生活方式示范活动。
(五)“人人学会应急自救”行动
大力普及识别危险标识知识和各类避险技能,强化市民自我安全防范意识。通过组织培训、演练等方式,不断提高市民应急避险技能,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应急自救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加强对建设健康城区工作的领导。参照市爱卫会一套班子二块牌子的组织模式,组建“区健康促进委员会”,进一步完善健康城区组织网络;加大对建设健康城区工作的投入保障力度,确保每人每年2元的专项经费投入,由区财政与各街道(镇)按各列支每人每年1元预算,用于相关宣传、培训、活动、奖励等;根据本行动计划,分别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
(二)完善参与机制
要加强建章立制,逐步规范公众参与行为、畅通公众参与渠道,不断提高公众参与建设健康城区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探索建立志愿者服务的诚信机制和互动模式;健全激励机制,每年评选健康城区工作先进社区、单位、集体和个人,调动不同主体参与建设健康城区活动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建设健康城区项目,实现健康城区事业投入主体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