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深入开展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重点加大10所县级中医医院的房屋改造和设备配置投入,4年内,所有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标准,力争2-3所达到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标准。4年内,所有乡镇卫生院建成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平均每县(市)建成5个有中医药特色的乡镇卫生院。2012年,在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国医堂”,按照中医诊室集中、突出中医药特色、装修装饰体现中国传统元素、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注重养生保健知识宣传等标准,建设集中医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诊疗服务区域。大力创建中医药特色示范性村卫生室,3年内,创建总数达到1500所,进一步夯实基层中医药网底。
(二)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强化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4年内,建成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5个,每所县级中医医院至少拥有1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或1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在县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立中医科,床位不少于总床位数的5%。从2012年起,每年遴选50名指导老师,为每名指导老师配备1-3名学术继承人;每年培训200名中医技术骨干及中医全科医师,每年为村卫生室定向培养15名中医类专业的三年制专科大学生,招聘30名中医类专业的“大学生村医”。2012年,高标准完成市中医医院和所有县级中医医院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每年完成500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4年内,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能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30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能够开展15项,不断满足城乡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
(三)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全面做好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地区各项工作,对重点人群实施中医健康干预,确保每个中医药服务项目经费不低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单项经费的10%;2012年,在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服务项目效果评价,每个项目收集不少于200份数据资料;探索开展运用中医药防治在校学生和老年人等易感和聚集人群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4年内,形成独具特色、全国领先、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2012年,争取项目资金500万元,高标准建设市中医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县级中医医院设立中医“治未病”基地,每年对100名县级中医药人员进行“治未病”业务培训,4年内,建成具有显著特色、功能齐全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