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1.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出任务。扎实做好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工作,大力推进扩权强镇试点,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形成外来资本、民间投资共同支撑的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特色经济。加快县域城镇化步伐,支持县城和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镇提质扩容,成为联系城乡、服务农村的重要枢纽。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
2.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市优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深入推进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淮南和淮北市等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市县积极开展试点,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方面一体化。暂不具备条件的市县编制好规划、逐步实施。
3.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市民化。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城落户条件,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探索完善有利于农民进城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城市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资源向进城农民开放。完善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土地权利保障机制。在切实保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民进城途径。
4.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巩固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成果,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推进合格县(区)职教中心达标建设、骨干和重点中职学校以及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农民职业技能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5年累计培训365万人。积极推进农村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基本建成农村急救体系。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工程。加强农村邮政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群体救助等制度。
5.继续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落实扶贫开发全覆盖,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落实国家新的扶贫标准,实行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加大对革命老区、山区、库区、沿淮行蓄洪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移民安置区等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主攻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继续实施以整村推进、“雨露计划”、产业扶贫等为主的专项扶贫计划。广泛开展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完善结对帮扶制度,加强扶贫开发对外交流合作。大力实施以工代赈,积极稳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解决好移民后续发展问题。加大财政扶贫投入,按国家要求比例落实省级财政扶贫配套资金。扩大农村互助资金试点规模和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