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在现有基础上有显著发展,公众获取科学技术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更加理性和科学,应用科学技术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具体体现:一是促进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工作主题,重点宣传低碳经济、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是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科学素质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和地区居民间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三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大众传媒、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四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不断创新。资源共享、激励、联合协作、社会参与等机制初步健全,科普工作社会化格局基本形成。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广新局、市妇联、市科协、市关工委。任务: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课程,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鼓励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引导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提高创新意识,养成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措施:1.把科学启蒙教育融入幼儿园教育。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认知能力。2.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科学课程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和动手制作等方式提高科学素质。3.推进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鼓励普通高中开设科学教育选修课,鼓励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支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4.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校外、课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奥林匹克计算机竞赛、科普进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帮助青少年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阅历、增长见识。5.建立完善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的衔接机制。总结推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科普教育共享试点工作经验。开展科技馆展品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工作,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6.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鼓励中小学校利用家长会、家校联席会等形式,对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育儿观念、方法给予指导,提高其科学育儿水平。鼓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引导未成年人广泛接触自然、社会,培养亲近自然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