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加强采供血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扩大本区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加大现场献血的宣传力度,提升市民单次献血400毫升的意愿和比例,促进公民献血模式的转变。加强血液质量和安全管理,提高采供血服务的安全性。
(四)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服务
1.妇幼保健和生殖健康服务。探索建立婚前、孕前保健相结合的一级预防模式。推广孕产期适宜的保健和干预技术,进一步优化孕产期保健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外来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能力和水平,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网络。逐步规范和加强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泌尿系统疾病和视力障碍等常见出生缺陷管理。加强托幼机构儿童视力不良早期筛查和干预。落实儿童生长发育综合评价标准与体系,全面提升本区儿童系统保健水平。
2.儿童青少年保健服务。推行“医教结合”的学校卫生工作模式,全面加强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综合动态监测与干预。开展儿童青少年口腔检查、龋齿充填、适龄人群窝沟封闭服务,建立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口腔卫生档案。开展学龄儿童近视综合防治,探索建立学龄儿童屈光发育档案体系。加强意外伤害、肥胖、心理卫生等严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疾病的预防和干预,加强青少年健康教育和青春期保健,探索建立儿童意外伤害防治体系、学生超重肥胖群体综合管理和干预优化模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模式等,促进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3.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建立全人群健康素养监测指标体系和网络,探索全人群健康素养综合干预模式。加强医疗卫生单位健康教育职责,提供权威、规范、高水平的健康教育信息,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探索创建有效的健康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加快“健康静安”、“健康e站”等网站建设,为居民提供科学、实用、便捷的健康知识和信息咨询服务。加强健康危险因素的管理,完善健康驿站的服务功能,提高市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自我监测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和专业学科建设
1.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卫生人才“十二五”规划,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对“第二批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骨干”培养对象的管理,切实提高公共卫生人才队伍质量。加大对公共卫生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的力度,加强导师带教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导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