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实现了产业发展由工业化程度较低区域到全国现代能源化工基地的转变。陕北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化水平很低,基本没有工业企业。经过十年来的开发建设,煤炭产量突破3亿吨大关,成为国家大型煤炭示范基地;油气当量达到5428万吨,成为全国第一油气大省;先后建成30多个重大转化项目,引入2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煤电化、煤油气盐化工及新型煤电载能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大中型煤矿全部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新建火电均为单台不低于60万千瓦的超临界、超超临界空冷机组,现代煤化工项目甲醇建设规模均在100万吨以上,并采用当今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坚持循环经济模式,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基本做到了“吃干榨尽”。昔日的革命老区成为倍受瞩目的现代能源化工基地。
二是实现了资源利用从无序开发管理到有序科学管理的转变。基地开发建设以来,我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不断加大资源勘探力度,基本摸清了煤炭等资源家底。坚持由政府控制资源配置一级市场,完善资源配置管理政策,有效地保护了整装资源未被肢解。严格依据规划实施开发,先后编制完成了基地及榆神等11个矿区、榆横等8个园区总体规划,基地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及低热值燃料综合利用等产业规划。深刻总结国内外能源发展经验,确定了“三个转化”的发展战略,极大地提升了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科学管理资源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均给予高度评价,中央也予以充分肯定。昔日的能源“黑三角”成为国家二十一世纪重要的能源接续地。
三是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从全省落后地区到增长最快、持续性最长板块的转变。在资源有序高效利用的带动下,陕北经济社会快速崛起,成为新世纪以来全省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经济总量由2003年的280.9亿元达到2011年的3403亿元,增长了12倍以上;财政收入由63.3亿元达到915.5亿元,增长了14倍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5544元达到206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573元达到6235元,分别增长了近4倍。延安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居民养老及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和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并开启了加快产业转型的新路径。榆林十年来经济增速基本保持全省第一,已着力推动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昔日的落后地区成为全省增长最快、持续性最长的区域板块。
四是实现了生态环境由局部好转向总体好转的历史性转变。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集约化发展,对小煤矿、小炼油进行优化整合,对小火电实施关小上大。坚持较高的环境准入门槛,凡进入基地的重大项目技术装备均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从源头上控制了污染。大力实施绿化强制达标,按照开发一块、绿化一片的要求,全面开展了区域性绿化工作。加强采煤沉陷影响区居民搬迁,将搬迁费用纳入项目概算,确保实现先搬后采。把新能源开发作为对大型企业集团的刚性要求,促进新能源取得突破性进展。陕西遥感植被覆盖图显示,2010年绿色版图向北延伸400公里。有关研究表明,陕北地区生态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得到提高。昔日尘埃满天、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成为绿染大地、生机盎然的能源新都。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