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发展石油和化工产业,推进上海化学工业区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建设2000万吨/年炼油和100万吨/年乙烯装置。保持上海石油和化工产业的全国领先地位。把杭州湾北岸建成最具竞争力的石油和化工产业带。
2.化工新材料
到2015年,建立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较大、产业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新材料产业对上海石油和化工企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大力发展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碳纤维生产技术,通过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品种规格,实现碳纤维的产业化,大力发展和推动碳纤维材料的应用;进行碳纤维产业化攻关。建立碳纤维联合攻关重点实验室,开发碳纤维系列产品成套生产技术,建设完成碳纤维生产装置,碳纤维产品逐步走向高端化。实现ABS本体法技术产业化(稳定并达到已有本体ABS装置的生产能力,并进一步开发本体ABS树脂共混、改性材料,做强做大),满足汽车、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开发特种功能膜材料,满足市场的需要;通过高吸水性树脂产业化,满足人们健康要求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在需要;加快节能环保材料与新型绿色建材的产业化及推广应用。
大力发展芳砜纶。实现千吨级芳砜纶生产线的稳定运行,发展F级和H级芳砜纶耐高温绝缘纸等产品,形成以芳砜纶为核心的系列耐高温产品产业化,并向下游产品延伸。同时注重发展新能源材料如风电材料、电池材料、太阳能材料等,以及与大飞机项目配套的新材料。
大力发展聚氨酯产业。加强产业链拓展,完善聚氨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用于汽车、建材等下游产业,使上海聚氨酯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适度发展聚酰亚胺系列、聚甲醛系列、丙烯酸酯类产品,包括超高吸水性树脂、聚碳酸酯系列、水相法氯化聚氯乙烯、聚烯烃树脂专用料、聚乳酸、高性能特种纤维及制品、溶液丁苯橡胶、丁基橡胶、异戊橡胶、有机氟材料系列、精细有机化工产品(新型环保涂料、新型催化剂、胶粘剂、塑封料及光刻胶等)、特种功能性膜、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的配套材料(用于质子交换膜、碳布的隔膜和高性能PP膜)等。
3.新领域精细化工
发展食品添加剂(天然或半天然的产品,如生物法番茄红素、D-核糖、糖醇类产品等)、饲料添加剂(固体蛋氨酸、多糖和寡糖类产品、抗氧化剂、防腐防霉剂、有机酸类产品,如丁酸、柠檬酸、乳酸等)、胶粘剂(环保型脲醛胶、水基型胶粘剂,如丙烯酸酯乳液、VAE乳液、PU乳液和环氧树脂乳液、热熔胶、聚酯类、聚酰胺热熔胶、高性能环氧树脂胶等)、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类表面活性剂、葡萄糖类表面活性剂、淀粉基表面活性剂、氟、硅表面活性剂等)、电子化学品(印刷线路板(PCB)用环氧树脂、新型电子封装材料、液态感光成像阻焊剂和高纯试剂等)、绿色环保水处理化学剂(聚天冬氨酸、天然聚合物、防垢剂、海水淡化技术产品等)、橡塑和印染助剂(新型增塑剂、复合热稳定剂、抗冲改性剂、防老化剂、阻燃剂、纺织助剂等)及生物化工产品等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
4.生产性服务业
大力发展石油和化工产业工程项目总承包,承接全球新一轮服务外包转移;大力培植和发展设计、检测、营销、物流、储运、设备检修等各种生产性服务环节,促进化工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二)“十二五”主要任务
1.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
继续发展石油和化工产业,争取新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落地上海化学工业区,形成上海35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和350万吨/年的乙烯产能,保持上海石油和化工产业的全国领先地位。
限制发展煤化工产业,鼓励煤化工企业到外省市发展。
适度发展化工原料产业,以满足上海新材料的配套需求和其他产业的需求。
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新领域精细化工和化工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其在上海石油和化工产业中的比重,实现上海石油和化工产业由重变轻、由量到质的转变,提高产业能级。
2.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